YY 中国 歼-50 舰载战斗机

相关阅读

2025-08-03中国 攻击-11B舰载无人机

2025-08-04中国 歼-35B 舰载战斗机

2025-05-21中国 歼-20A 战斗机

2023-08-31 美国 F-35B Lightning II闪电II舰载垂直起降战斗机

2023-12-05 美国海军 F-35C闪电II(Lightning II)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

2024-11-15YY美国F-22战斗机 舰载版

2025-09-16YY中国 歼-36 舰载型

简介

2024 年 12 月22日,沈阳上空的一张手机照片引发全球军迷震动 —— 沈飞集团研发的新型战机原型机在歼 - 16 伴飞下开展试验,这款被外媒暂称为 “歼 - 50” 的飞行器,以独特的兰姆达翼布局揭开中国第六代战斗机的神秘面纱。作为军事分析师赋予的临时代号,歼 - 50 虽未获官方命名,但其技术突破已彰显中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歼- 50 的研发轨迹早有伏笔。2018 年沈飞启动下一代战机原型机研发,2022 年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司令马克・D・凯利便坦言,中国六代机采用与美类似的 “系统之系统” 理念,在隐身与感知领域实现指数级提升。2024 年末的首飞传闻与成飞歼 - 36 的同期测试,共同勾勒出中国六代机体系化发展的蓝图。2025 年陆续披露的影像更确认其关键特征:无尾兰姆达翼、可偏转翼梢与双发矢量布局,最终证实为有人驾驶机型。

气动设计的革新是歼- 50 的核心亮点。其曲箭式布局搭配大后掠角兰姆达翼,通过三角形后缘与发动机舱融合,较传统梯形翼显著提升气动效率。全动翼梢兼具控制功能,替代传统垂尾减少雷达反射,配合 DSI 无附面层进气道,将雷达散射截面压缩至更优水平。前双轮、后单轮的起落架设计与中型机体尺寸,暗示其航母适配潜力,折叠机翼与电磁弹射适配装置的传闻更强化了这一推测。

动力与作战系统彰显体系化思维。歼- 50 搭载两台带推力矢量喷口的发动机,推测单台推力可达 12.5-18 吨,支持 2.5 马赫超音速巡航。机鼻下方的 EOTS 光电系统与宽大雷达罩,结合网传的量子计算与 AI 协同能力,可构建 2000 公里级感知网,同时指挥十余架无人机作战。双腹部武器舱可搭载霹雳远程导弹与鹰击反舰导弹,形成 “制空 + 反舰” 双重威慑。

2200 公里作战半径可覆盖关岛以西区域,与高超音速导弹配合形成 “区域封锁” 效应。其与歼 - 36 搭配,前者专注制空权争夺,后者侧重远程打击,完善空战体系。舰载适配性更让福建舰等航母有望迈入 “六代机上舰” 时代,提升远洋作战能力。

当前歼- 50 仍处测试阶段,飞控复杂性与发动机可靠性待解,但 2025 年海盐环境适应性测试的进展已显成效。是中国航空从 “跟跑” 向 “领跑” 的尝试。

YY基本参数

机体规格:机长21 米

翼展约15 米(折叠后)

最大起飞重量40 吨。

动力系统:搭载两台WS-15 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 15 吨。

飞行性能:巡航速度1.8 马赫,冲刺速度可达 2.5 马赫,

隐身性能:采用兰姆达机翼、全动翼尖等设计,雷达反射截面(RCS)控制在 0.0001㎡以下。

航电系统:机首配备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搭配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可在 600 公里外稳定追踪 F-22 级目标,还搭载太赫兹雷达,隐身目标识别率达 98%。

武器系统:侧弹舱可容纳2 枚,主弹舱6枚霹雳导弹,主弹舱兼容高超音速导弹作战半径:约 2200 公里。

关于模型

1. 添加飞行员,轮挡,喷火焰

2. 15弹翼折叠

3. 添加伸缩导弹发射架

4. 添加发动机内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