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把“老字号”当成安全牌吗?别着急点头——这事儿告诉我们,怀旧也会翻车。事情发生在四川宜宾江安县,老店“祥玉凉糕”被举报后查出问题:店主李某某自2014年接手后,沿用母亲传下来的“窍门”——出锅前加硼砂,既能延长保质期又能改善口感。明明知道硼砂是禁止添加的有毒物质,他还是长期大量购买、加入凉糕出售,顾客积累多、回头客多,吃了好多年的人也不在少数。2025年8月8日,江安县公安局已就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网络一炸锅,大家的评论像被扎了共同的针:“我们吃了三十年!”“小时候最爱,没想到有毒。”更揪心的是,曝光的顾客记录里有不少未成年人——这不是小把戏,是拿公众健康换钱的事儿。
可别只看热闹,得知道为什么危险。硼砂属有毒物质,过量摄入会伤神经、损消化系统。市面上有人把它抹到面条、凉皮、饺子皮、肠粉,想图个口感“弹牙”、看起来“晶莹”,本质上是把健康当筹码。监管上的漏洞也暴露无遗:小作坊、路边摊如何常态化监管,老字号的“光环”是否成了免疫牌,都是问题。
▶ 怎么初步辨别可疑产品
眼看:正常面食多呈米色、哑光,表面略粗糙;加了硼砂的往往偏光滑、半透明。
嘴尝:正常食物久煮会变软;加硼砂的反而异常筋道。
鼻闻:有些人能嗅到淡淡碱味,缺少自然的粮食香。
这些只是初步判断,怀疑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更靠谱。
社会信任被背叛,受伤的不只是身体还有情感。我们不能只把责任推给一个人——当然,对违法者要依法严惩;但同时也应反思:消费者的盲目信任、监管的盲区、商家的道德底线哪环出问题?监管要把“小摊小贩”纳入常态化管理,消费者最好选择有资质的店铺,别为了怀旧把命当赌注。
说到底,记忆里的味道值不值得冒这个险?你还愿意为了怀旧去冒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