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外更让人振奋“大杀器”:空天篇(2)

九三阅兵的空中和地面发动机的轰鸣声震撼世界,更是鼓舞了亿万华夏儿女,可这是我们这些年军工科技发展的全部吗?本着“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原则,能拿出来公开给全世界看的肯定不是最先进的。那么九三阅兵之外还可能有哪些能让我们更鼓舞、更振奋的“大杀器”呢?上篇我们聊完了空天飞机、轰战机等轨道、亚轨道飞行器,接下来我们接着聊聊“卡门线”以下的“空天战士”吧。

二、隐身战略轰炸机:轰20,神秘的隐身“刺客”!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研制,采用变循环发动机(涡扇-19改进型,前期用涡扇15过渡),飞翼与三角翼混合动力学设计,兼顾隐身性与超音速突防能力;巡航速度1.8-2.0马赫,亚音速航程约1.3-1.6万公里(可覆盖关岛及第二岛链,极端猜测可达美国西海岸);常规巡航高度约3万米(规避多数防空导弹拦截),极限巡航高度推测可达4.5万米(临近空间飞行能力)。

隐身能力:飞翼与三角翼布局+等离子体隐身技术,RCS低至0.001平方米。

载弹量20-50吨(模块化弹舱设计),内置弹舱可挂载4-12枚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如DF-21D改型,JL-1、YJ-21等),也可携带小型核弹、滑翔炸弹、大型钻地弹等常规弹药。可用无人机集群(如阅兵展示的隐身无人机)为其提供前出侦察与电子干扰支持,与歼-36(六代机)协同,形成“有人/无人”混合编队,实现分布式打击与战略威慑。

研发进度:2016年空军首次公开承认轰-20项目存在;2024年官方透露“即将正式公布”;2025年试飞院捷报暗示可能已成功首飞,但具体时间未获官方确认,同时存在因飞翼构型技术瓶颈(如超音速稳定性、弹舱空间限制)延迟2025年亮相的猜测和说法。军迷调侃:等轰20,比等表白女生后的回复还让人煎熬!

三、歼击机家族:百花开放的智能隐身空战新纪元

1、歼-30

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歼-10、歼-20的娘家)研制的六代多功能战斗机,采用双发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无尾翼三角翼结合翼身融合布局;巡航速度8马赫,具备临近空间飞行能力,作战半径约3000公里。

隐身技术:通过表面液态金属微电流实时调整雷达波反射特性,实现全频段隐身;通过进气道隐藏于头部两侧翼身结合部、无垂尾结构+智能蒙皮设计,进一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和减少雷达信号特征。

内置弹仓最多可装载6枚射程千公里以上对地、对空、对海高超音速导弹,同时可搭载定向能武器模块,通过AI辅助系统课指挥20架无人机群协同作战。

研发进度:中航工业总师杨伟曾在在珠海航展提及“30系列”研发计划。2025年5月完成首次试飞,目前处于后续测试阶段;具体列装时间未公布,但推测2026-2027年可能小批量服役,成为最早服役六代战机。

2、歼-36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研制的六代重型空优战斗机,军方定位为“穿透性制空”平台;采用三台涡扇-10C发动机,无垂尾菱形飞翼结合翼身融合布局;最大航速3马赫,实用升限2万米至3万米,最大航程6000公里(18吨燃油载荷),作战半径超3000公里。

隐身能力:采用等离子隐身涂层与复合材料蒙皮,蒙皮可自适应调整电磁吸收特性,具备“自愈”功能,雷达反射截面(RCS)<0.0008㎡。

最大载弹量10-15吨,内置单仓制空模式可搭载12-14枚霹雳-15/17等中远程导弹,混合模式可搭载6枚霹雳-17+2枚鹰击-21+4枚霹雳-15。

研发进度:2024年12月首飞;2025年4月完成12G过载机动测试,随后高频次试飞,最多单周完成9次飞行任务,测试超音速巡航、电磁炮模拟射击等科目;预计2027年开始列装服役。

3、歼-40

无军方或研发单位官方声明,各方推测为六代舰载机:采用两台涡扇-25变循环发动机,无垂尾飞翼布局,可变后掠翼设计,可能侧重“忠诚僚机”协同作战:可释放翼内嵌入的隐身无人机协同作战,但缺乏权威参数支持。

有分析认为歼40是歼36衍生变体型号,强调前沿技术验证(如变形、无人机协同),推重比和战略投送能力更优。两者可能构成“一型多机”体系,以覆盖从战术到战略的多样化需求。

4、歼-50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研制的六代重型空优战斗机,定位为“穿透性制空”平台,与成飞歼36形成高低搭配。采用两台涡扇-15改进型发动机,无垂尾兰姆达机翼(后掠角65°)+全动翼尖复合布局(翼尖可偏转60°,替代传统气动舵面);巡航速速1,8马赫,最高航速2.5马赫(初始版本)或3马赫(改进型);实用升限3万米;最大航程5500-6000公里,作战半径2200-2500公里。

隐身能力:采用“四维动态隐身”技术,包括石墨烯涂层调节雷达波、兰姆达机翼边缘优化及全动翼尖协同,RCS≤0.001㎡,优于F-35两个数量级。

主弹舱可搭载4-8枚霹雳-17超远程导弹或霹雳-15中距弹,侧弹舱挂载格斗弹;支持携带鹰击-21反舰导弹,适配航母电磁弹射系统。

研发进度:2024年12月首飞;2025年4月完成双机编队试飞,验证无垂尾布局下的“神经级飞控系统”;计划2025年完成舰载适配性测试(机翼折叠、双轮前起落架设计),动力系统仍使用涡扇-10改进型,矢量推力发动机匹配滞后;预计2028年后列装,进度受军种归属(空军/海军)需求影响。

以上六代战斗机均配备高智能AI飞控和作战指挥系统,未来空战将演变为AI体系的对抗——其战场决策速度比人类快3000倍,它思考的时间,还不够你眨三次眼!

四、战略预警机:空中千里眼,战力倍增器——空警3000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西飞公司)基于运-20B大型运输机平台研制的战略级预警机。最大航速92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3000米;结合空中加油,最大航程8000公里,可连续滞空12小时,无加油作战半径2500公里,仅需3架组网,即可监控整个南海。

雷达性能:全球首创128个可重构阵面,同时生成256个独立波束,实现“软件定义雷达”模式。单机可同时指挥48架有人/无人机,AI决策系统可0.3秒完成战术排序。

采用双波段设计+量子模块:S波段(广域搜索,常规目标)探测半径600-1000公里,UHF波段(反隐身)对F-35等隐身目标探测距离超360公里。2025年朱日和演习中,引导战斗机在360公里外击落模拟B-21靶机。

隐身性能:采用共形贴片天线,雷达嵌入机身蒙皮,取消传统“蘑菇盘”,RCS约0.001㎡(海鸥大小);动态频率跳变使敌方雷达接收信号呈乱码,定位误差达几公里。

研发进度:2024年12月27日首飞;2025年6月第二架原型机问世;预计正式列装时间为2026-2027年(也有分析认为目前已经少量列装部队)。

空警3000预警机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在预警机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其强大的探测能力、先进的指挥系统和卓越的平台性能,使其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预警机之一。在未来的战略进攻型隐形制空作战中,空警3000将发挥"空中千里眼"的关键作用,成为中国空军战力倍增器。

结束语:到此空天篇就结束了,文中装备可能有的已经列装,有的刚研发成功,正准备列装,有的正在研发,正紧张的进行技术攻关和验证。但无论怎样,这些装备都能更加令人欢欣鼓舞,因为它们足以表明我国的军工科技研发已经由“跟随追赶”全面转入了“领先引领”,而且是遥遥领先,傲视全球!感谢军工科研人员,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向你们致敬!

下篇预告:定向能篇——激光、微波、粒子。

(文中多数内容来自官方及正规渠道公开披露,少量内容来自军事论坛及国外媒体等非官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