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靠危险之地!泽连斯基拒绝前往莫斯科,特朗普施压为何无效

2025年9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莫斯科会谈建议,直言“他可以自己来基辅。当我国家每天都遭受导弹攻击时,我沒法跑去莫斯科”。

普京在3日公开表示“从未排除与泽连斯基会面的可能性”,还提议“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就来莫斯科吧”。表面上看,这像是莫斯科放出的谈判信号,但结合当前战场形势,俄军正逐步缩小乌军的防线,顿涅茨克七成地区已经被掌控。此时提出会晤,更像是一种“心理战”——通过表现出“开放态度”来占据道德制高点,同时试探基辅的底线。

泽连斯基的回应听起来挺悲情的,像个“战时总统”似的。他强调,乌克兰每天都在挨导弹袭击,首都基辅的防空警报几乎一直在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自己“不能前往莫斯科”,这既是对国内民众的回应,也是对俄罗斯压力的直接反击。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泽连斯基要是去莫斯科,普京若踏入基辅,那不就把国家领导人放在了对方的弹药包里吗?这不仅不符合现代的外交礼仪,也跟谈判时强调的“安全保障”原则南辕北辙。

要是真心想搞个实质性谈判,俄乌双方一块儿选择个第三方相对中立点的国家或地区,挺合适的。特朗普一直把促成俄乌领导人会面当成个“政绩工程”,试图搞出点大事。他在8月18日那天,还在白宫跟泽连斯基和欧洲七国领导人碰了面,还当场打电话给普京,声称“已经开始安排双边会晤”。不过,直到现在,这场“世纪会谈”还停在“地点待定”的阶段。

特朗普的难题在于,他试图用“交易艺术”试图破解地缘政治难题,却没料想到俄乌冲突的复杂程度。一方面,他要求乌克兰“接受现实”,甚至暗示“割让领土”,这让基辅挺反感;另一方面,他还得权衡欧洲盟友的立场——德国总理默茨明确反对“没有停火就举行会晤”,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是呼吁“四方会谈”,希望把欧洲也拉进谈判框架里。

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边推着谈判,一边却批准给乌克兰卖了3300枚导弹。这个“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不仅没帮上忙,反而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不客气地提醒:“对乌的军事援助只会让他们更痛苦,还会让冲突变得更难收拾。”

要是俄乌两边的领导人真打算坐下来谈一谈,甚至想推动停火,基本上都得有一方或者双方做点实在的让步。比方说,当一方在前线打得实在扛不住、国家情况变得特别危急、不得不靠谈判来摘回血本或寻求新转机的时候,或许才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松一口气,为双方的对话和协商铺平道路。可现在,俄乌在领土这些核心问题上的分歧还是挺大的,冲突什么时候能迎来转折点,要看后续战场的局势和国际形势怎么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