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高铁延长线谈判破裂!中方拒绝继续“赔本赚吆喝”

雅万高铁延长线谈不拢,有人觉得是中国变得 “小气” 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为了 “走出去” 承担风险。但君认为,这不是小气,是终于学会在国际合作里算明白 “可持续” 这笔账。

2018 年雅万高铁开工时,我国确实带着 “标杆工程” 的心思。那时儿为了让东南亚看到中国高铁的实力,不仅承担了 75% 的融资(总投资 420 亿人民币里占 315 亿),还答应了不少优惠条件:贷款利率比日本低 1.5 个百分点,允许印尼用镍矿抵部分债务,甚至主动承担了火山地质勘探的额外成本。结果呢?原计划 3 年完工的项目,因为印尼 18 个部门反复扯皮、施工中突然冒出的活火山带,硬生生拖到 2023 年才通车,成本从 55 亿飙到 73 亿美元,超支部分全靠我国追加贷款填补。

现在印尼想修 610 公里的延长线,还想按老规矩来:自己不出钱,要中国继续让利,却要求技术标准比现有线路高一个档次。比如你去餐馆吃饭,第一次老板给你打五折,你吃完说 “味道不错,再给我上十桌,还按五折,菜得比刚才好”:换谁都得琢磨琢磨吧?

我国的态度转变,藏着基建出海的逻辑升级。以前总想着 “先把项目拿下来,打响名气再说”,结果越南高铁项目教训就在眼前:前期投入了大量勘测成本,越南却突然变卦要换合作方,钱打了水漂。现在呢?中老铁路要求老挝用矿产开采权置换部分投资,中泰铁路明确 “农产品抵贷款”,说白了,就是从 “单方面输血” 变成 “一起造血”。印尼不想走这个路子,谈崩是必然的。

印尼对高铁的热情确实没话说。雅万高铁开通后,日均客流量从 7000 人涨到高峰 1.4 万人,上座率常年超 90%,甚至出现 “一票难求” 的情况。这让印尼政府觉得 “高铁万能”,想把线路从雅加达一直拉到泗水,觉得只要修了高铁,沿线经济就能像雅万段那样涨起来:西爪哇地区房价都涨了 30%?

但君想说,高铁不是 “点石成金” 的魔杖,得有配套能力接住才行。

先看技术消化。

雅万高铁运营快两年了,4.5 万名印尼工人里,90% 还只会操作设备表面参数,信号系统、调度指挥这些核心环节,至今得靠中国工程师盯着。延长线要穿越 217 公里的喀拉喀托火山活跃带,土壤腐蚀性是雅万段的 7 倍,普通绝缘材料根本扛不住,得用 “深埋隧道 + 减震道床” 技术。这种活儿,印尼自己的团队能接得住吗?怕是还得中国派人,后续维护成本谁来担?

再看经济账。雅万高铁现在每天赚 11 万人民币,看着不少,但一年也就 4000 多万,还不够还每年 1.84 万亿印尼盾(约 8.7 亿人民币)的贷款。2024 年上半年,运营公司直接亏了 3.5 万亿印尼盾(约 16.5 亿人民币)。延长线 610 公里,投资至少是雅万段的 3 倍,按这盈利速度,怕是得用 “子孙后代的税收” 来还了。

至于印尼的政策摇摆。新总统普拉博沃上任不到一周,就在南海三次驱离我国海警船,转头又来要高铁贷款。这种 “一边拿好处一边挑事” 的操作,谁看了不犯杠?就像你借钱给朋友,他转头就说你坏话,你还敢再借吗?

有人拿日本新干线说事,觉得人家在东南亚也做了不少 “让利” 项目。但君查了下,日本给越南的高铁贷款,利率虽然不高,却要求必须用日本的钢材、水泥,甚至施工团队都得有一半是日本人:这叫 “让利” 吗?更像是 “捆绑销售”。

我国以前确实太实在。土耳其安伊高铁,158 公里修了 10 年,就因为当地规定每根电缆都得第三方检测,光认证费就多花了 2 亿美金。美国西部快线项目更离谱,都签了合同,突然说 “必须用美国制造”,把中国企业踢了出去。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国际合作不是单方面 “做好人”,得有规则兜底。

中老铁路为什么能成?因为老挝懂 “等价交换”。我国帮它修铁路,它开放沿线 30 公里的矿产开发权,现在铁路带动老挝 GDP 增长 1.5 个百分点,我国也拿到了稳定的资源供应。泰国更直接,用大米、橡胶抵部分高铁贷款,双方都不亏。

反观印尼,既不想开放资源,又不愿承担风险,还想要 “超标准服务”。做买卖,买方说 “我没钱,但你得给我最好的货,以后赚钱了再给你”:哪有这样的道理?

其实印尼不是没机会。

君觉得,它至少得做三件事:

第一、先把自己的 “内功” 练好。制定清晰的高铁法规,别让 18 个部门互相扯皮;把现有的雅万高铁运营好,证明自己能管好线路,而不是光想着 “摊大饼”。

第二、拿出实在的 “合作诚意”。别总想着 “空手套白狼”,可以像老挝那样开放沿线经济区,或者用棕榈油、煤炭这些资源来抵部分投资:我国缺这些,印尼有,这不正好互补吗?

第三、学会 “政治与经济分开”。南海问题归南海问题,高铁合作归合作,总拿政治说事,谁还敢跟你做生意?

当然了,我国也不是完全关上大门。毕竟雅万高铁是东南亚第一条 350 公里时速的高铁,口碑摆在那儿。但合作的前提是 “互利共赢”,不是 “赔本赚吆喝”。

印尼要的到底是一条能带动经济的高铁,还是一个 “免费的面子工程”?如果想明白这点,谈判桌或许还有再坐下来的可能。你觉得印尼该补哪堂课?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且有部分内容会进行故事性虚构化处理,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本文数据和事件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因此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和新闻性质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