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牺牲几代人才能实现与日本相当的就业水平

日本那98%的就业率,看着真叫人羡慕,企业工厂用最谦卑的语气说着恳求的话,就是希望这些劳动力能够留在公司里。

跟日本一比,我国的就业形势就显得相当紧张,很多人根本没有份稳定的工作。而日本的那高就业率,其实是用两代人的辛苦和牺牲换来的。

日本这高就业率,实际上是靠两代人的艰辛和奉献换来的。至于我们国家是不是也能走这条路呢?这个问题得仔细琢磨。

日本那高就业率,可和上世纪的泡沫经济关系挺大,这两者之间联系挺紧密的。

80年代的日本经济真是风生水起,股市直线上升,房地产市场也热得不得了,简直是一片繁荣景象。

大家都在拼命投资,企业也不断扩大规模,银行贷款像水一样源源不断。繁荣的场面让整个日本都沉浸在满满的喜悦里。

不过没多久,好日子就结束了,大约在1990年左右,日本的泡沫经济突然之间就崩塌了,没有任何预兆。

股市一下子跌得惨不忍睹,许多股票变成了废纸;房地产市场也跟着崩盘,房价直线滑落,曾经身价百亿的房子,现在却变成了沉甸甸的负担,许多 buyer背着天文数字的房贷难以喘息。

很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大量公司因为流动资金断裂而倒闭掉了。

银行也没能幸免,之前放出去的那么多贷款变成了坏账,堆得满满当当,根本收不回来,整个金融体系都快支撑不住了。

在这个经济大崩盘的情况下,失业率从原先的2%一路攀升,到2002年的时候已经升到了5.5%。

为了让公司坚持下去,企业老总们不得不狠心进行大规模裁员,特别是中年员工最受影响,因为他们在公司待了挺长时间,薪水也比较高,比起年轻人来说,身体素质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就差一些。

可是,很多被裁的中年人,家里有老有小,日常的开销一点都不能少,工作没了之后,生活的压力就像山一样压下来,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而且,这些中年人年龄到了,找新工作挺困难的,只能无奈地去做些临时工,干点体力活或者简单的服务类工作,收入也不高,勉强能维持生活。

当时,从1994年到2004年,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可企业提供的岗位却少得可怜,供不应求的情况很明显。

为了省点开销,企业都喜欢留那些有经验、有资历的老员工,新来的年轻人搞不到正式岗位,只能做一些散工或签临时合同。

这些打零工的工作不仅收入不高,还不稳当,随时都有可能被辞掉。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在泡沫经济时代贷款买了房,可债务却由他们背着,他们不仅得拼命工作养活自己,还得帮父母还房贷。

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下,这帮年轻人根本不敢考虑结婚生子,日本的结婚率和出生率直线下滑,婴儿出生数甚至跌到了让人担心的程度。

日本政府也察觉到了情况的严峻,推出了不少措施,比如向育儿家庭发放补贴,想激发大家愿意多生点孩子;还为失业的人提供职业培训,希望帮他们提升技能,好重新就业。

不过,这些办法的成效其实挺有限的,基本上没怎么起到明显的作用。

随后,日本的经济慢慢走上了复苏的路,企业也逐渐重新焕发生机,这时候,劳动力的缺口变得越来越明显。

由于过去出生率偏低,年轻一代的人数逐步减少,导致企业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在招聘场上,老板们为了吸引新人,纷纷放低身段,鞠躬递名片,开出优厚的薪资和各种补贴,就为了让年轻人愿意来干活。也正因为这样,日本的就业率一下子飙升到98%。

即使这样,人手还是紧张,企业无奈之下,只能把注意力转向老年人群。

现在日本好多公司都在招65岁以上的老人,到了2024年,日本65岁以上的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914万,换句话说,每四个上班的人里就有一个是老人。

咱们中国和日本的情况可真是完全不一样。

到了2025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得超过1200万,在那些一线城市的招聘会现场,几乎每个展位前都排满了人,简历像堆一样堆得高高的。

可是,不少毕业生还是找不上工作,反而工厂那边还在不断叫人缺岗。

很多毕业生都盼望能进阿里、腾讯这类的大公司工作,可这些大厂对新人的能力要求可真不低嘛,那些有本事的,一毕业就被这些大厂提前挖走了。

相比之下,工厂的环境就显得比较差劲,工作时间长,内容又单调重复,前途也看不到啥明确的方向。

要比起工厂,年轻人更喜欢试试一些新兴行业,比如互联网、电商、直播这块,或者选择送外卖、跑网约车,这类工作时间相对更灵活,赚的钱也许还能多点儿。

为了应对就业难题,咱们国家的官员们也推出了不少招数,忙得不亦乐乎。

在2020到2023年的行动方案里,大力提升职业学校的水平,强调让学生掌握实操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同时,靠政策稳经济、调结构,创造了1200万个城镇岗位,还给企业招聘提供补贴。

不过呢,鉴于中国劳动力规模庞大,想要实现供需对接还真是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依旧是一道难题。

日本用了两代人的努力和牺牲,换来了如今看着还算不错的就业率,不过这个过程付出的代价真是挺大的。

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就业压力挺大,但不能靠牺牲几代人来应对。咱们得从整体角度出发,做出全面的调整和规划。

一方面,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争取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改善教育体系,让教育更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唯有这么做,咱们才能在不牺牲下一代利益的情况下化解就业难题,确保经济稳步向好,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