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解读歼 - 36 性能,试图为 F-47 “洗白”,真相究竟如何?

最近美国媒体ArmyRecognition突然画风大变,用罕见的长篇大论吹捧中国歼-36,字里行间全是“全球最强超重型战机”“美军无一能敌”的惊叹。

可翻到文章末尾才发现,他们真正的意图是把自家难产的F-47包装成“生存专家”——当中国六代机撕开代差鸿沟时,美国选择的不是追赶,而是用话术给落后技术洗白!

一、62吨空中怪兽:参数碾压F-22

成都试飞基地的歼-36被拍到低空掠过高速公路,倾斜的尾喷管和庞大的机身引发军迷狂欢。

这架被美军称为“空优战机”的巨兽,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2吨,相当于一架波音737客机,起落架轮胎甚至需要双联装设计才能承受重量。

但它的灵活性却颠覆认知:试飞视频中完成9G过载的“U型发卡弯”机动,彻底粉碎了西方“笨重战轰”的刻板印象。

三台涡扇-15发动机提供50吨总推力,让歼-36在不开加力时也能以1.5马赫超音速巡航。

更惊人的是,背部第三台发动机兼具发电功能,能在3万米高空为激光武器和量子雷达供电。 美军模拟显示,现役防空导弹在这一高度根本无法有效追踪目标。

隐身性能更是降维打击:菱形飞翼无尾布局配合智能蒙皮,雷达反射面积仅0.0001–0.001㎡(相当于一只海鸥),仅为F-22的1/30。

机尾的蛇形喷口和冷却格栅将红外信号削弱60%,3马赫飞行时热影像近乎“虚影”。

二、洗白F-47? 美媒的“话术陷阱”

ArmyRecognition用大篇幅赞美歼-36后,突然笔锋一转,声称F-47“更注重生存能力与精确打击”。 但细看数据就露馅了:

鸭翼设计暴露技术倒退:F-47沿用鸭翼布局,被《战区》杂志批评“破坏隐身完整性”,侧向雷达反射漏洞让实际隐身性能仅为歼-36的50%。

发动机困在PPT里:F-47宣传的变循环发动机在2.8马赫测试中蒙皮融化,而歼-36的冲压发动机已验证4.5马赫突防能力。

成本失控成笑柄:五角大楼报告显示,F-47因依赖日本隐身涂料和台积电芯片,单机成本飙至3亿美元,而歼-36量产成本仅需8000万美元。

更讽刺的是,当歼-36在2024年底完成五次试飞时,美国NGAD项目因预算超支被国会冻结。

特朗普紧急推出的F-47渲染图被扒出抄袭早期YF-23方案,网友调侃:“用中国战机当参照物,只为掩饰自家PPT造机! ”

三、战场统治力:关岛成“后花园”

歼-36的7.5米主弹舱可塞进8枚霹雳-17导弹(射程500公里)或4枚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1500公里)。

配合2800公里作战半径,从浙江机场起飞1.5小时就能覆盖关岛全境。

美军推演显示,安德森基地的B-21轰炸机刚起飞就会被猎杀,而雷达预警范围被压缩到50公里——等发现时导弹已到眼前。

双座舱设计让歼-36化身“空中指挥塔”:后座飞行员专职操控12架攻击-11无人机,组成蜂群实施饱和打击。

今年珠海航展演示中,1架歼-36指挥无人机群10秒内瘫痪模拟航母防空网,而美军同类测试中F-35最多只能控制4架无人机。

四、不敢提的真相:西方集体沉默

当歼-36试飞视频刷屏全球时,西方媒体却对两件大事装聋作哑:

印巴空战打碎神话:巴基斯坦歼-10C用PL-15导弹击落印度阵风战机,而这款导弹仅是中国空战序列中的“老六装备”。

法媒随后炒作“阵风击落F-35”转移视线,却被特朗普戳穿:“印度5架战机全被打爆!”

体系代差碾压:歼-36配备的1.2米氮化镓雷达探测距离600公里,量子通信抗干扰能力超美军千倍。

兰德公司兵推显示,台海冲突中美军战损率因歼-36飙升至79%,被迫考虑撤到第三岛链。

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无奈承认:“当中国用五年走完我们二十年的路,规则已不再由我们书写。 ”而美媒的“洗白战术”,不过是霸权黄昏的最后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