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就在前不久,印度居然主动向中国抛橄榄枝,不是为了普通的合作,而是希望咱们帮他们一起“收拾”美国。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事情还得从8月下旬说起。当时印度跟美国的谈判被特朗普给“放了鸽子”,结果8月28号,美国那边二话不说就对印度商品加征了25%的关税。这一下子,印度商品的总关税直接飙到了50%,你想想,这还怎么做生意?基本上是把印度商品拒之门外了。
莫迪这下可急眼了。 原本以为跟特朗普谈谈能解决问题,谁知道人家根本不给面子。美国的意思很明白:要么你开放市场,要么就别想在我这儿卖东西。印度哪能答应这种条件?这不是把自己的底裤都脱了给人看吗?
印度前大使的“小算盘”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印度前驻华大使顾凯杰跳出来了。这哥们在《印度时报》上发了篇文章,说得那叫一个直接:“中国作为资本和技术的来源,能为印度提供对抗特朗普式混乱的关键平衡力量。”
你看看这话说的,摆明了就是想拉中国下水,一起跟美国较劲儿。原本王毅外长访问印度,大家谈的是合作共赢,现在印度直接把话题升级到“联手对抗美国”,这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印度媒体还挺会算账的,他们觉得中国在应对美国关税这事儿上经验丰富。毕竟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唯一一个跟美国“刚”关税还没吃亏的国家。当年中国一个国家就能顶住美国的压力,现在如果中印联手,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不过这想法可就太天真了。
印度的“墙头草”本色
说句不好听的,印度这个国家在外交上一直都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从冷战时期开始,印度就喜欢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两头吃好处,到现在这毛病还是改不了。
你想想看,当初中国被特朗普重税施压的时候,印度可没站出来说过一句好话。现在轮到自己挨打了,就想起来要找中国联手了?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太功利了?
更要命的是,印度一边想拉中国对付美国,一边还在边境问题上挑衅中国,同时又参加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这不是典型的“三面派”吗?
前不久巴西总统卢拉呼吁金砖国家联合反制美国的时候,印度表面上应和了几句,实际上还是在观望。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投机心理,谁看了都不放心。
中国为啥不应该趟这趟浑水
坦白说,中国犯不着为了印度去得罪美国。第一,印度这个盟友靠不住,今天拉你对付美国,明天可能就倒戈了。印度的外交策略就是“利益最大化”,哪边给的好处多就跟哪边走。
第二,中国现在发展得挺好的,没必要为了印度的事儿分散精力。你想想,万一帮了印度,结果人家转头又跟美国和好了,那中国不是白忙活一场?
印度这种“两头押注”的做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信誉度本来就不高。 谁愿意跟一个随时可能背叛的伙伴深度合作?
再说了,美国对印度加关税,本质上是贸易争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印度完全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市场来解决。非要拉中国下水干嘛?
合作可以,对抗免谈
不是说中印不能合作,相反,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合作空间。王毅外长这次访问印度,本来就是为了推动双边关系发展,这个方向是对的。
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如果能够求同存异,确实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是,合作归合作,别把合作搞成对抗第三方。 中国一直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对抗,这个原则不能变。
印度现在面临的困难,说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长期依赖对美出口,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这些问题不是靠拉别人对抗就能解决的,还得靠自己努力。
冷静看待中印关系
其实仔细想想,印度的这种想法也能理解。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确实会让人着急上火。谁被人卡了脖子都不好受,想找个靠山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国际关系不是过家家,不是说今天我们是朋友,明天就能一起去打别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底线,不可能为了别人的利益去冒险。
中国愿意跟印度发展友好关系,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可是要说联手对抗美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种事儿风险太大,而且也不符合中国的外交理念。
印度如果真心想跟中国合作,就应该拿出诚意来,在边境问题、贸易往来等方面多做实事,而不是动不动就想拉中国去对抗第三方。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中印合作有前景,但别把合作搞成对抗。 印度现在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自己造成的,想通过外力来解决根本问题,那是不现实的。
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外交原则,不会为了任何国家去改变这些原则。印度要是真想解决问题,最好还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总想着拉别人下水。
你觉得印度这种做法靠谱吗?如果是你,会选择跟这样的“朋友”深度合作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