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皮定均视察张掖,目睹当地女性没穿裤子,地委书记:是百姓习惯

在1969年某日的某时,开国中将皮定均肩负着兰州军区司令及甘肃省委书记等多重要职,应工作之需,特地前往张掖进行实地勘察。然而,在他赴任的路途中,皮定均注意到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山恶水险,屋亦破旧。

目睹此景,皮定均——一位对民众怀有深切情感的人——心中不禁感到沉重与痛楚。

后来皮定均所坐当吉普车驶入山区,吸引了山民们的聚集围观。目睹众人衣衫褴褛,尤其是那位十多岁的女孩身上甚至衣不蔽体,裤子尚且缺失,皮定均心中的不忍之情终于爆发。

“不过是个愚钝女子。”在草草了事之后,他们一行人便下车前往山民家中了解情况。

更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

闻悉将军将至,屋内女眷却仍旧盘膝而坐于炕上,无人起身相迎。直至目睹她们急切地以双手拼命下拉衣襟,皮定均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众女并未着裤。

此刻,皮定均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径直怒斥地委书记:“你们瞧瞧,这里的女人竟然连裤子都穿不上!”地委书记试图狡辩,辩称:“这里的百姓向来就有这样的习俗。”

面对对方仍旧执迷不悟,皮定均以反问的方式追问:“你家里的女性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此言一出,地委书记顿时无言以对。

皮定均对当地严重的贫困状况始终牵挂于心。于是,他回到家中,搜集了所有的旧衣物和布票,并特地叮嘱夫人将这些物资全部捐赠给那些深山中的百姓。自那以后,山民们的境况逐渐得到了改善。

显而易见,在和平时期,皮定均以民为本,勤政为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尊敬。这也难怪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然而,这仅仅是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诸多印象中的一抹。

皮定均留给历史最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个值得铭记的细节:作为共和国的杰出将领,他在授衔仪式上受到了毛主席“皮有功,少晋中”的特别赞誉,这不仅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更凸显了他作为一位军事家的崇高地位。

回溯至1929年,这一年,吴家店迎来了红军的步伐。彼时年仅十几岁的皮定均,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支部队,那是一支只在传闻中听闻的队伍。他立志要跟随他们投身革命洪流,与剥削底层民众的封建地主阶级抗争到底。

不得不提,彼时皮定均尚处幼龄,却已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1930年,他被委以重任,担任英山县童子团的团长。同年,他投身于一场剿灭国民党一个团的激战,带领700名童子团成员奋勇追击敌军,清扫战场。在这场战斗中,他们缴获了200余支枪械及1万余发子弹,因此,他和童子团荣获了“英雄少年”荣誉锦旗。

随着岁月的流转,皮定均日渐成熟,战场上的作战策略亦愈发老练。1932年,他所属的红四方面军发起西征,彼时他身兼连长重任,曾一度率领部队攻克通江县城,荣膺攻城先锋连的美誉。

随着时间的流逝,皮定均的战斗力日益增强,实战经验亦愈发丰富……

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我方英勇战士曾在千佛山激战中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屡建奇功,因而荣幸地受到了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亲自接见。

随后的日子里,面对某些人的分裂行径,他带领教导第2团坚定地站在毛主席等正确路线一边,坚决抵制分裂,为我国革命事业的存续与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这仅仅是序章,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皮定均才真正开启了他蜕变为一代名将的历程。

随着抗战的烽火燃起,皮定均受命担任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在山西与河北的边界地带,他巧妙地运用地雷战、麻雀战以及破袭战等多种游击战术,屡次重创日伪军,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八路军总部及129师师部东南侧的安全。

1940年,他再度担纲太行军区五分区的司令重任,肩负起开拓新区的重任。在他的果断推动下,八路军积极动员群众与战士们共同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迅速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八路军在当地的势力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1943年,皮定均同志在尤里达司令的领导下,投身于林南战役。他以东集团指挥员的英勇身份,击溃敌军,与战友们共同解救了四十余万民众,将林南、辉北等辽阔地域转化为我们的抗日根据地。

林南战役落幕之后,我方转而着手在当地培育地方武装力量。在此过程中,他精心培育了一位名叫郭兴的通讯员。郭兴后来潜入敌后,从事武装斗争,令日军夜不能寐。这位郭兴,也成为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影视剧角色“李向阳”的真实原型。

随着民兵队伍的日益壮大,皮定均着手整合各路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攻城之战。在这其中,尤以解放林县的战役最为惊心动魄,堪称经典。

根据档案资料,1944年4月,皮定均率领三支精锐部队,肩负起解放林县的使命。彼时,该地区日伪军势力庞大,若采取强攻策略,必将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

然而,皮定均足智多谋,他巧妙地利用了抓获的伪军参谋长李大用,佯装透露八路军已调集20个团的消息,随后又故意放他离去。与此同时,皮定均则大张旗鼓地开始对部队进行训练。

那位参谋长返回后,便竭力夸张地描述了八路军的坚定意志,此举使得日军误以为有超过二十个团的主力部队即将抵达,因而仅留下一个团驻守城池,其余部队则尽数撤退。

为确保日军撤退意图的明确,皮定均竟敢率部以少胜多,对敌实施追击,此举令日军心生恐慌,只得加速撤退,对留下的守城部队置若罔闻。

日军撤退之际,城内守军亦多显惶恐不安,皮定均便趁此良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林县,此举在豫北地区留下了不朽的战役佳话。

自然,除了此类战役之外,皮定均在一年有余的时间里,指挥并组织了大小战斗300余场,成功击退了日军的多轮扫荡,更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拥有数十万人口的豫北抗日根据地。

概而言之,皮定均在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展现了卓越的战斗才能。至1944年,他更是英勇无敌,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对正在建设中的登封日军机场实施突袭,轻易击溃了日军的一个中队,并成功解救出两万余名民工。

1945年盛夏,皮定均肩负司令重任,指挥两个团于伏牛山展开对日军的激烈战役。此役中,我军三战三胜,成功全歼敌军。由此,经抗日战争的锤炼,皮定均已声名鹊起,成为威震四海的杰出将领。

然而,彼时他的资历尚显不足,若循此路径发展,未来或许难以晋升至少将之位,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却意外地建树了赫赫战功。

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随即挑起内战烽火——彼时,内战的焦点正处于中原军区。历史资料显示,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与严峻的局势中,毛主席毅然下令,要求中原军区迅速实施战略突围。

中原军区成功突破封锁,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尽管中原军区拥有超过五万的兵力,但面对众多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兵力对比悬殊,突围之路充满艰辛。

正当此刻,皮定均肩负起了一项重任——他被赋予使命,需以一个旅7000人的兵力,负责掩护超过5万人的转移行动。

当时众人均以为此行必死无疑,且任务成功机率渺茫,然而皮定均却奇迹般地圆满完成了使命,同时亦成功保全了手下7000名战士。

档案资料显示:彼时,皮定均并非一味采取硬碰硬的战术,反而巧妙地散布假情报,声称自己将向东部集结,意图突围。与此同时,他还派遣部分部队向东大规模行进,以此误导敌方判断。

当时,国民党前线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局面。他们误判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正策划向东突围,意图进入大别山,于是各部队纷纷加强了对东线的防御部署。

当敌军察觉中原军区西移之动向,便即刻从东、南、北三方发动猛攻,皮定均首当其冲。面对敌人凶猛的攻势,皮定均仅凭一个旅的兵力,顽强地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出色地完成了坚守三日的重任。

理应迅速撤离,追随主力部队撤退,然而皮定均却展现出非凡胆识,他意欲拖延战局,故而并未追随中原军区主力的脚步,反其道而行,逆向突进。

此举无疑展现了非凡的果敢,在皮定均的指挥下,各部队巧妙地装作紧随主力行动,前行了十公里后,突然调转方向。敌人的追兵未能及时发起攻击,而当他们成功突破包围圈时,又不得不紧急撤离,重新组织部队进行追击。

皮定均不仅成功突破重围,更有效缓解了主力部队的巨大压力。凭借此战的出色表现,皮定均赢得了中原突围的首场胜利。

随后,皮定均投身华东野战军的行列,在粟裕和陈毅的指挥下,再次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横扫千军。正因他杰出的表现,毛主席亲笔写下赞誉之词:“皮有功,少晋中”。这八字箴言,便将他由少将军衔晋升为中将军衔。

正因其声名远扬,方能执掌一方,担任军区司令之职。然而,皮定均不仅是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他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与完美的表现。

例如,当他的儿子踏入军旅,他未曾为儿子铺设捷径,反而让他们在基层岗位上经受磨砺。在1971年,宁夏部分地区不幸遭受了自然灾害的侵袭,正是在此危急时刻,他毫无保留地伸出了援手,将自己所有可动用的积蓄尽数捐给了受灾的群众。

由此观之,皮定均堪称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犹记得皮旅的那句箴言,至今仍萦绕耳畔,言简意赅:“能解决多少,便解决多少,毕竟,知晓而不行动,总胜过懵懂无知。”遗憾的是,这位身为父母官的英勇之士,在1976年于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以身殉职,与他一同陨落的,还有他的长子……

参考文献:《爱兵虎将皮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