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伊萨克把训练包狠狠甩在地上时,周围几个工作人员明显缩了下脖子。这是上周三发生在纽卡斯尔训练基地的一幕。俱乐部刚刚通知他,这个夏天别想走了。不是因为没人要,而是沙特老板们直接拍板:留下。尤其讽刺的是,就在前一天,他们追逐了半个夏天的头号目标本杰明·塞斯科,官宣去了曼联。8000万欧元的报价被拒?纽卡斯尔高层可能觉得委屈。但转会市场就是这样,球员点头才算数。塞斯科选了老特拉福德,直接打乱了纽卡斯尔的算盘。本来嘛,外头都传,找到塞斯科这种级别的替代者,伊萨克就能谈转会。现在替代者飞了,正主儿却被强行按在板凳上——准确说,连板凳都没得坐。埃迪·豪干脆把他晾在一边单独训练,热身赛名单都进不去。明摆着的信号:你是留队的人,但暂时不算“我们的人”。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握着85%的股权,说话就是圣旨。指令简单粗暴:伊萨克必须留。职业球员的合同里,白纸黑字写明了俱乐部权力。但人情呢?伊萨克的失望几乎写在脸上。他大概盘算过,去个能踢欧冠的球队,或者至少有个清晰规划的地方。这下全泡汤。现实很骨感。
转会策略一团糟,塞斯科没拿下,锋线窟窿还在。伯恩茅斯的维萨被传成备选,可谁都知道差着档次。纽卡斯尔球迷在论坛上吵翻了天。有人理解财政公平法案的紧箍咒,更多人骂管理层优柔寡断。上赛季争四那股狠劲哪去了?现在买个中锋都拖泥带水。
伊萨克的处境尴尬得像块夹心饼干,留队?豪的态度暧昧不清,只说要“明确他的位置”。走?沙特老板亲自堵死了门。训练场上的隔离状态,比任何声明都刺眼。队友们也不好说什么,职业足球更衣室里的微妙,谁掺和谁倒霉。这种处理手法,让我想起几年前某位英格兰国脚的遭遇。俱乐部想强留核心,结果搞僵了关系,最后两败俱伤。
转会窗还剩大半个月,理论上一切皆有可能。但PIF的指令从利雅得直接下达,扭转可能性接近于零。伊萨克的经济团队私下肯定没少打电话,现在只能劝他先低头。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职业球员的黄金期耗不起。
豪的压力一点不小,既要安抚核心球员,又得执行老板命令。还得在有限预算里淘换替代品。战术板上画着4231,箭头位置的人选却悬而未决。他最近发布会总爱提“俱乐部正在努力”,听着像标准答案。球迷买账吗?
纽卡这个夏窗的操作,暴露了顶层设计和执行层面的脱节。想靠伊萨克回收巨额资金再重建锋线?计划本身就有赌性。塞斯科的拒绝只是第一张倒下的骨牌。现在伊萨克的价值也在波动。留个心不在焉的头牌,对更衣室士气绝对是定时炸弹。沙特老板们似乎忘了,足球运动员不是沙特的石油资源,说封存就封存。
转会截止日越来越近,伊萨克的团队暂时安静了。要么认命,要么酝酿更大的风暴。谁知道呢。但纽卡斯尔这笔账,短期内很难算得漂亮。他们去年闯入欧冠的锐气,正在被夏窗的笨拙一点点磨掉。这剧情,英超老观众看着都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