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要他指挥30万部队,他却说能力有限,结果打得老蒋面无血色

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带着国军残余部队逃到了台湾。当时我军由于海军上的劣势,没能及时拿下台湾,等到再次准备进攻之时,却爆发了朝鲜战争。权衡利弊之后,新中国组建了志愿军部队去支援朝鲜,也因此延缓了解放台湾的脚步。

在这期间,蒋介石多方奔走,在美国的帮助下制造了各种不利新中国的舆论,导致解放台湾的任务迟迟未能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放弃了台湾,而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1953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签订之后,解放台湾再次被提上了日程。由于蒋介石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协议,导致台湾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存在分裂的趋势。刚刚经历了朝鲜战争的新中国,虽然赢得了胜利,但也是元气大伤,此时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已然不可能。

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台湾分裂出去,为此毛主席决定对台湾进行军事打击,其主要目的是震慑蒋介石。但想要直接打到台湾是不可能的,只能先解放金门,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九三炮战”。这为期19天的炮击战,严重打击了金门港的国军,虽然摧毁了不少的阵地和仓库,但其实没有太大的收获,只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

1954年,中央决定解放一江山岛,岛上有不少思想顽固的国军,控制着整个岛屿,还经常搞海盗行动,扰乱周围百姓的生活。当时华东军区成立了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张爱萍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他非常支持攻打一江山岛,但觉得不能盲目而为,需要严密的部署。虽然国军在该岛驻扎的兵力不多,但依靠其易守难攻的优势,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想要轻松拿下一江山岛并不容易。

毛主席思考再三,决定将这次的任务交给张爱萍,打算集结30万大军任凭他调遣。但张爱萍却有所顾虑,毕竟他从解放初期受伤之后就远离了战场,直到1948年才从苏联回来,在三野担任前线委员会委员,之后他奉命组建海军,一直在后方奉献。

为此,在接到毛主席交付的重任时,他直接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可能指挥不了这么多不对,毕竟自己缺席了解放战争的重要时期,跟其他的将领比起来缺乏足够的战斗经验。不仅如此,他还向主席推荐了叶飞将军,认为叶飞更加熟悉福建的战况,能更好地指挥这次战斗。但主席并没有改变心意,而是对他充满了信心,执意要将这个任务交给他。

就在攻打一江山岛之前,美军居然开始了军事演习,试图干预这场战役。不过,毛主席却授权张爱萍放开手脚,于是他直接来了一场海陆空联合大作战。他先是对岛上投下了百余吨炸弹,然后炮兵营和火箭营一起发射。

经过了几个小时炮火攻击之后,舰艇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快速向江山岛驶去,在如此大强度的海陆空联合进攻之下,一江山岛的防线早已溃败。随后登陆部队上岛,对岛上的残余国军发起了多次进攻,最终将敌人的据点一个个拔除,直到大部分守军都被消灭,残余部队见大势已去,只能缴械投降。

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吓得面无血色,直接撤回了在大陈列岛的兵力,他生怕解放军会一鼓作气打到台湾,于是立马寻求美国的庇护。美国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再次插手,出动了大量的军舰和战机,想要阻止解放军进攻的步伐。

即使我国做出了严正的声明,他们依然疯狂地试探我国的底线,甚至还派战机入侵我国领空。结果,美机直接被高炮部队一举击落,他们这才意识到我军的态度,最终选择了撤军。此后,我军陆续解放了浙东沿海岛屿,严厉地打击了老蒋的分裂行为,让他们见识到了解放军的强大战斗力。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问题至今没能完美解决。但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终将回归,而且回归之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