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喊郎平下课的该懊悔了,郎平带队拿下7年3冠,近4年却颗粒未收!
2025年女排世锦赛刚落幕,意大利女排一场荡气回肠的3比2力克土耳其女排,时隔23年重登世界之巅。更夸张的是,这支意大利队,已经把连胜纪录刷到了34场,从奥运会金牌到世联赛冠军再到世锦赛封王,将近400天的统治期,强得令人发愣。
镜头一转,中国女排的这四年,却是另一幅画面。东京奥运会之后,连续几届世界大赛交了白卷。2025世锦赛小组赛阶段,打得还算顺风顺水,接连拿下墨西哥、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小组第一出线。但刚进淘汰赛,面对曾被看作软柿子的法国女排,竟然1比3被爆冷淘汰。不少球迷都当场炸锅了。
矛头毫无意外地对准了主教练赵勇。要说临场指挥,教练组的操作简直像一锅端冷饭,换人节奏混乱,战术调整无效,眼睁睁看着法国队打出节奏,整个比赛节奏被带着跑。还有心理层面的准备,显然也没到位,球员们一脸惊讶地看着对面打出高质量,场上毫无章法,被打得节节败退。
有球迷说得直白:“这场比赛,赵勇最起码输在两个字——轻敌。”更有声音表示,赵勇的带队能力,甚至不如之前的蔡斌,而蔡斌此前的执教成绩,也被广泛质疑。这一来二去,很多人开始怀念一个名字——郎平。
这个名字,不是随便喊出来的。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7年3冠,这是郎平带队打下的硬成绩。那几年,中国女排打谁都不虚,关键时候总能咬下来,靠的不只是战术,还有气场。这种稳定感,这种“她站在场边就安心”的信任感,是过去四年不曾再现的东西。
东京奥运会之后,郎平离任。当年那波喊她“该下课”的声音,现在听起来几乎像笑话。很多人当时只盯着成绩,却不看背后的实际情况。朱婷为了奥运推迟了手术,等到比赛时身体状态大打折扣。再加上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整个备战计划被打乱,哪有可能像之前那样万无一失?
但现实是残酷的。成绩不好,舆论就会找“背锅人”。于是,郎平走了。四年后再看,中国女排的战绩甚至连“稳定”都谈不上。换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教练组的不稳定显然也让球队少了主心骨。
这几年,球迷的情绪是一点点累积上来的。从蔡斌到赵勇,两位教练带队参加世界大赛,零冠,连一次打进四强的机会都没有。看着意大利女排从低谷中逆袭,靠着稳定阵容和战术体系一步步打出34连胜,再看看中国女排,换帅、调整、重建、再换帅,像一场不停轮回的试错。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少专业球迷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女排缺乏长线规划,每次大赛都像应急上阵,准备周期短,战术打法单一,替补深度不够,一旦核心球员状态不佳,全队就陷入被动。而这种“靠一口气打大赛”的模式,在当今女排强国林立的格局下,早就不吃香了。
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郎平不是神,但她的体系和稳定性,是目前这支中国女排最缺的东西。当年她留下的那批人,现在还在场上拼命,但缺了一个能把她们拧成一股绳的教练。四年过去了,球迷从“质疑郎平”变成“怀念郎平”,是情绪的转变,更是现实的写照。
再回看这届世锦赛,意大利女排的夺冠过程并非毫无波折,五局大战中几度被土耳其逼入绝境。但她们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靠的不是临场灵感,而是过往一年半以来的积淀。这才叫有体系、有执行力、有核心。
而反观中国女排,打顺了可以赢任何对手,一旦陷入劣势,就容易崩盘。这种“硬碰硬不够硬,巧打又不够巧”的状态,显然不是靠短期集训能解决的。
所以,当初喊着“郎平该下课”的人,现在应该有些不好意思了吧?球迷情绪可以波动,但成绩不会说谎。过去4年0冠,对比郎平时期的7年3冠,差距摆在那儿。谁在带队时更有章法,谁能把这支队伍带出底气,球迷心里其实早有数。
郎平执教那几年,中国女排不仅拿了冠军,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遇强不怵”的精气神。现在这支队伍,技术不差,天赋不差,差的是那股子“赢球的自信”和“关键时刻不慌的定力”。
这不是一场比赛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换个教练就能立刻补齐的短板。但人们终究会明白:郎平时代的那些年,不只是成绩漂亮,更是一种精神高地。而那种高度,至今未曾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