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航近期有一大动作,因上半年的网络攻击,高管们的奖金被削减了15%,听来颇为严重,首席执行官哈德森仅短期奖金就少了25万澳元,但细瞧她今年的总收入是630万,较去年还多了近200万,这哪像是惩罚,反倒好似给公众上演了一出“有担当”的戏码。
那六百万信息泄露的客户,估计没心思看这场戏,
黑客把个人信息、联系电话、生日都偷去了,澳航就说高层共同负责想糊弄过去?
奖金减少了15%,对于那些年薪数百万的人来说,可能也就是少买一个包,或者少去几次米其林餐厅吃饭,
那对于那些接到诈骗电话、垃圾邮件的普通旅客?
他们的损失谁来补,
这类“象征性惩处”就像企业公关的手段,用最小的成本,平息最大的风波,
澳航的利润竟上涨了近六分之一,疫情后旅游业复苏是事实,但靠客户信息安全换来的增长能算什么本事?网络安全这事儿,平常不舍得花钱加固系统,出问题了就拿高管奖金开刀,这算盘打得实在太精了,就好比家里防盗窗没安装好遭了贼,不赶紧修理窗户,反倒责怪管家没看好门,罚他半个月工资,还转眼向邻居炫耀家里收入涨了。
赫德森的收入颇为有趣,短期奖金减少了二十五万,然而总收入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三,这意味着什么?要么是基本工资上涨了,要么是长期激励给予得多了,不管怎样计算,高管们的钱包并未真正受到影响,企业借着“惩戒高管”的借口将自己伪装成有责任感的模样,此类操作,和某些明星偷税漏税后发表一份致歉声明没啥两样,把姿态摆得很足,实际利益却一点没少。
最令人难以捉摸的是“共同责任”这一说法,究竟是谁的责任?是IT部门未做好防护,还是管理层未重视风险?若谈及共同承担责任,难道不该有人主动辞职吗?而如今众人分摊15%的损失大家都相安无事,这种如同“大锅饭”般的惩罚,最终只会让真正该负责的人在背后暗喜。
实际上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民众并非期望高管少拿奖金,而是关注是否真正吸取了教训,例如花费多少资金升级系统,怎样补偿受影响的顾客,今后如何防范类似情况,澳航只字不提这些,反而大谈利润增长,这难道不是避重就轻吗?好比开车撞了人,不送伤者去医院也不赔钱,只说自己今天少赚了点油钱,谁会能够接受?
总体而言,这类“奖金惩处”恰似一场自编自导的公关把戏,它既安抚了愤怒的民众,又未触及高管的根本利益,还顺便彰显了企业的“使命感”,然而客户的信任并非靠作秀获取,网络安全也不是减少些奖金就能解决的,倘若澳航真有诚意,那就该把节省下来的那笔奖金,用于给客户办理信息安全保险,或是投入到系统更新当中。
不然的话,下次再出现类似的事,恐怕不只是削减15%奖金就能应付过去,毕竟观众眼光敏锐,演多了总会有露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