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印已和中方合作,沉默4天,特朗普首次用“深不可测”评价中国

特朗普首次用“深不可测”评价中国,承认美国可能已失去对印度和俄罗斯的影响力。 2025年9月5日,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我们似乎已将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并特别强调中国实力“深不可测”。 这一表态与他以往对华的强硬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四天,特朗普一直保持沉默,期间北京举行了展示多种新型战略武器的九三阅兵。 特朗普在发文中还罕见回顾二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援助,称“我们曾为中国的自由付出过鲜血代价”,但未提及阅兵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种语气上的转变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认为这是美国单边外交政策受挫的标志性事件。

特朗普的言论直接触及美国外交战略的核心困境。 他在任内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退出《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等多边协议,同时对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施加压力。 这些措施导致美国与传统盟友关系紧张,国际信誉受损。 印度不仅拒绝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反而在2025年上半年将进口量增加30%以上。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是龙,俄罗斯是熊”,明确认可中国在双边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这些动向表明美国试图构建的“印太包围圈”正失去效力。

中国在九三阅兵中展示的军事装备成为特朗普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 阅兵式亮相的武器包括东风-5C洲际导弹、东风-61导弹系统、巨浪-3潜射导弹以及多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隐身无人机。 特朗普私下向白宫官员承认自己熬夜观看阅兵仪式,并多次用“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形容所见场景。 美国国防部在阅兵后开始起草新版《国防战略》,建议将战略重点从“应对中国威胁”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 这份文件明确指出美军在台海和南海地区已失去优势地位。

印度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角色发生显著变化。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7月30日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使总关税水平达到50%,理由是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印度政府并未屈服于压力,反而在上合峰会期间加强与中俄的互动。 莫迪总理与普京在峰会期间进行50分钟单独会谈,双方明确表示将在能源和经济领域深化合作。 印度同时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是五年来的首次。 这些举动表明印度正选择多元化的外交策略而非单一依赖美国。

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背景下加速向东转。 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对亚洲贸易额在2025年实现逆势增长,卢布汇率保持稳定。 普京在远东经济论坛提出“龙熊象”三国组合概念,将中国比作引领方向的龙,俄罗斯作为力量的熊,印度代表市场潜力的大象。 俄罗斯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尤其深入,2025年向中国出口的原油和天然气数量创下历史纪录。 这种合作使得美国要求欧洲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呼吁效果大幅减弱。

欧洲国家对美国提出的要求表现出明显抵触。 特朗普于9月4日要求欧洲“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并“加大对中国经济施压”,但德国、匈牙利等国立即表达对能源安全的担忧。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峰会上明确表示欧盟不会盲从外部压力。 数据显示欧盟国家对华贸易依存度高达28%-33%,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导致制造业和就业严重受损。 这种现实利益考量使欧洲不愿完全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

特朗普的国内政治压力也在加剧。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裁定部分对华关税政策违法,最高法院正在审理相关案件。 2025年前8个月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4.7%,而美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季度低于荣枯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4.2%的高位,农业州对华出口下降近20%引发农民强烈不满。 这些经济因素制约了特朗普进一步对华采取强硬措施的能力。

全球力量格局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 金砖国家GDP总量在2025年预计首次超过G7集团,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1%。 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人民币跨境支付份额突破20%,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这些变化削弱了美国通过传统经济手段施加影响的效果。

特朗普的个人政治处境同样复杂。 现年79岁的他面临健康质疑,白宫医疗团队确认其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副总统万斯公开表示已做好接任准备,这在华盛顿引发广泛猜测。 特朗普原计划举办大规模海军阅舰式重振形象,但美国海军发言人以时间紧迫和经费压力为由表示难以实施。 这些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特朗普重新评估其对外政策表述。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回应保持一贯稳定性。 外交部就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提议回应称“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强调中国从不针对第三方搞小圈子。 商务部数据显示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5%,稀土精炼能力占全球90%以上。 这些事实支撑着中国在国际博弈中的战略定力,也成为特朗普用“深不可测”形容中国的重要原因。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