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无为而治”三步棋,娃哈哈股权暗流下的家族破局新剧本

前脚宗庆后刚撒手人寰,后脚杭州娃哈哈就陷入了一场戏剧性的股权风波。8月,宗馥莉正被推到聚光灯下——香港法院冻结信托金,杭州法庭风声鹤唳,亲戚和老臣左右夹击。这场“宫斗剧”,不仅让多年老员工集体反水,连“宗门”三叔宗泽后都加入了网络骂战。家族信托、员工持股、企业接班,一个都跑不了。宗馥莉一反常态的三句“无为而治”,能化解眼下僵局,还是会点燃新的导火索?

宗馥莉不是没见过风浪。对于外界关心的股权,财经专访里她亮出底牌:“所有合同有据可查,录音录像俱全,钱款早已转完,就剩登记,结果被老员工死死拖着不肯落锤。”这说白了,人家手里的纸、银行流水全封“满分答案”,可谁曾想,六年前自愿卖掉股权的“铁哥们”,如今齐声喊合作协议无效。这是不是有点像电视剧里那种“老三反悔、兄弟斗法”的套路?

有网友调侃,“小时候看包公断案如痴如醉,现在长大看娃哈哈持股会宫斗,真是社会‘大戏’无处不在。”其实,宗馥莉知道,根源就在持股会——只要公司里股份再分出去,决策权马上被掣肘。一旦大家伙联手投票压制,哪怕她坐拥半壁江山,也未必镇得住局面。这点在其他民营巨头里早已被反复验证:比如万科管理层“合伙人”制度创始初衷就是分散控制权,但后遗症是一旦内部利益分歧,企业发展容易裹足难前。

而家族分歧,宗馥莉却选择了“冷处理”。面对亲戚在网络开火,她一句带过、绝不纠缠。“公司是团队的,不谈什么‘时代标签’。”表面淡定,其实是巧妙转移战场。她的底气恰恰来自企业治理——不和亲叔你来我往,直接把公司发展业绩放台面。这种表态,和任正非对家族股份分配的冷静处理如出一辙。毕竟,家企分开,是中国民营企业站稳百年老店的通行证。

除了股权争议,大家没注意到,宗馥莉在公司内部正悄悄做“减法”。今年大批80后、90后经理人走上前台,全面主导饮料业务和市场创新。这一招变“父凭子贵”为“业绩论英雄”,无疑对削弱家族标签、解决内部纷争有奇效。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换血在国外食品巨头雀巢、可口可乐转型期也频繁爆发,有数据显示新生代高管平均带来19%年化增长,远超家族世袭模式。

当然,宗馥莉的稳健,并不意味着安全无虞。目前信托金被冻结,家族内部诉讼仍在继续,公司治理结构走到“高压线”,上上下下都在看她下一步棋。实际上,娃哈哈能否进化出一个既稳又活的新模式,很大程度取决于她能否让公司治理从“人治”切换到“法治”,让员工、亲戚、机构股东形成真正的合作共识,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这场风浪对于广大中老年投资者有什么启示?第一,企业股权结构要透明,家族纷争一旦公开,估值和品牌都会受影响,财报里的“家族因素”需格外留意。第二,个人资产配置上应适度分散,大资金不要孤注一掷家族企业股权,尤其是涉及多代人的时候。第三,关注企业治理创新,新时期成功的民营企业更多依赖治理模式而非“含家族金汤匙出身”的童话逻辑。投资者切忌陷入“有家族撑腰股价一定稳”的误区,市场从来不是“厚此薄彼”的慈善家。

那么,娃哈哈能否真正走出亲情与利益纠缠的家族暗流,实现由“宗馥莉掌舵”到“现代企业治理”的大跨越?老员工“翻盘戏码”何时谢幕?还是说,这只是中国民营企业漫长接班战的一个缩影?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企业里亲情和规矩,真能两全其美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