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杜月笙孟小冬真实样貌,并非演员扮演,货真价实的罕见照片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民国年间的上海滩与北京城,从不缺才子佳人的故事,可若论起最让人唏嘘的梨园情缘,孟小冬的人生必定要占上一笔。

她出身梨园世家,天生一副好嗓子,十几岁就在上海唱红,是观众眼里比男子还英气的须生名角;可台下的她,却在两段感情里尝尽了苦甜

她爱过万众追捧的梅兰芳,也被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捧在手心,最终在岁月里归于平淡,她的戏唱得跌宕起伏,人生也如同一出大戏,有高光,有低谷,更有旁人不懂的委屈与坚守。

孟小冬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家里往上数几代都跟戏曲打交道,祖父孟七是清代著名的武生,父亲孟鸿群也是京剧演员,唱老生。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孟小冬打小就泡在戏班子里,耳濡目染之下,几岁就会跟着调子哼几句,再大些,父亲便开始教她基本功。

她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嗓子清亮醇厚,唱老生时底气十足;身段挺拔,扮上戏服,眉眼间自带一股英气,完全不像个小姑娘。

12岁那年,孟小冬第一次正式登台,在上海的小世界游乐场唱《捉放曹》,一开口就镇住了台下观众。

那会儿的她,还没长开,脸蛋圆圆的,可一到台上,眼神、唱腔、动作都透着股灵气,台下的叫好声此起彼伏。?

慢慢地,孟小冬在上海戏曲圈有了名气,大家都知道孟家出了个厉害的小老生。

年轻时的孟小冬不仅唱得好,长得还很漂亮,照片中她一身戏服装扮,样貌标致,气质清冷,面带英气,但神情柔和,眼神中也带有坚定和自信。

可她不满足于只在上海唱红,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她要去北京,去那个戏曲名家扎堆的地方,闯出更大的天地。

1925 年,18岁的孟小冬收拾好行装,一个人北上,谁也没想到,这次北京之行,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不仅让她在戏曲上更上一层楼,也让她遇到了第一个让她心动的人。?

1925年8月,孟小冬参加了北京第一舞台的盛大义演,与裘桂仙合演《上天台》,那一天的大轴是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

也就是在那一天的后台,梅孟初次相遇,擦肩而过时,孟小冬点头叫了声“梅老板”。

那时候的梅兰芳,已经是红遍全国的京剧大师,唱旦角的他,扮相俊美,唱腔婉转,是无数人追捧的梅郎。

孟小冬佩服梅兰芳的戏功,觉得他对戏曲的钻研劲儿跟自己很像;梅兰芳也欣赏孟小冬的韧劲,一个小姑娘在异乡打拼,还能把老生唱得有模有样,不容易。

周围的人也觉得他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都是戏曲界的佼佼者,又志同道合,便悄悄撮合。

没多久,两人就确定了关系,孟小冬甚至为了这段感情,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戏瘾,想着跟了他,好好过日子也挺好。

两人在一起时,孟小冬还很年轻,彼时的孟小冬正值青春年少,模样十分娇俏,她那双眼睛又大又亮,嘴角微微上扬,好像在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甜蜜美好。

身旁的梅兰芳,眉眼间尽显柔情,又不失英气,二人并肩而坐,画面和谐美好,当真是无比般配。

可孟小冬不知道,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藏着隐患,梅兰芳当时已经有了两位夫人。

第一位夫人叫王明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后来因为孩子夭折,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常年卧病在床。

第二位夫人福芝芳,精明能干,家里的大小事都由她打理,在梅家说一不二。

孟小冬嫁过去,只能做三房,这在讲究名分的年代,本就矮了一截。?

福芝芳打心底里不接受孟小冬,觉得她抢了自己的位置,孟小冬刚进梅家大门,福芝芳就给她立了不少规矩。

眼前这张照片,站在一旁的正是梅兰芳与福芝芳,福芝芳眉眼间透着一股精明劲儿,让人感觉她心思细腻又聪慧。

她的模样,五官精致漂亮,身姿窈窕匀称,一袭旗袍穿在身上,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女性的温婉与韵味,十分动人。

孟小冬性子傲,可那时候深陷爱情,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便把委屈都咽进肚子里,连自己最爱的戏都不唱了,天天待在后院,学着做个合格的梅家太太。?

可她的退让,换来的却是梅兰芳的不作为,有好几次,福芝芳故意刁难孟小冬,让她在佣人面前难堪,梅兰芳就在旁边,却从来没为她多说一句话。

孟小冬的心,一点点冷了下去,可真正让她彻底失望的,是那场意外。?

孟小冬的粉丝知道她在梅家受委屈,有个年轻的粉丝气不过,专门跑到梅家,想替她讨个说法。

没想到跟梅家的佣人争执起来,混乱中,那个粉丝不小心摔死了,出了人命,梅家上下慌了神,梅兰芳更是吓得躲了起来,把所有烂摊子都丢给了孟小冬。

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听着外面的流言蜚语,孟小冬终于明白:这个男人,靠不住,于是她下定决心和梅兰芳离婚。

就在孟小冬最无助的时候,杜月笙出现了,其实,杜月笙认识孟小冬比梅兰芳还早。

1919 年,孟小冬在上海“小世界”唱戏时,杜月笙就常去听她的戏,那会儿的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有名的人物。

可在孟小冬面前,他就是个普通的戏迷,每次听完戏,都会安安静静地离开,偶尔托人给她送些点心,却从不多打扰。?

后来孟小冬要去北京发展,杜月笙还帮过她,知道她想搭好班子,便托人给她介绍北京的戏曲名家;听说她在北京受了委屈,又悄悄让人多关照她。

只是那时候,孟小冬心里只有梅兰芳,没把这份好意放在心上,如今孟小冬要离婚,杜月笙二话不说,主动站了出来。

他先是请了上海最好的女律师,帮孟小冬处理离婚事宜;又亲自给梅兰芳打电话,语气强硬地要求他给孟小冬 4 万大洋的赡养费。

要知道,那会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的月薪才 600 块,4万大洋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孟小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梅兰芳不敢得罪杜月笙,只能乖乖答应。?

这张照片,里面呈现的正是杜月笙本人最真实模样,年轻时的杜月笙着实帅气非凡,他面容轮廓分明,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身姿挺拔如松,浑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离婚后的孟小冬,终于能重新做回自己,1938 年,她在北京拜了京剧老生名家余叔岩为师,成了余叔岩晚年唯一承认的女弟子。

余叔岩脾气古怪,不许徒弟随便在外唱戏,孟小冬便专心在家学艺,生活上的开销,全靠杜月笙暗中资助。

1947年,杜月笙在上海病重,想再见见孟小冬,便派专机把她从北京接到上海。

看着病床上的杜月笙,孟小冬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男人,默默守护了她这么多年,从未求过回报。

在上海的日子里,孟小冬常去陪杜月笙说话,给他唱几段新学的戏,杜月笙的精神也好了不少,旁人都说,孟小冬是个有心计的人,想借着杜月笙往上爬,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份感情里,有感激,更有依赖。?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杜月笙决定移居香港,临走前,他问孟小冬:“你愿意跟我去香港吗?” 孟小冬看着他,轻声问:“我跟你去,算什么呢?”杜月笙愣了一下,随即决定给她名分。?

到了香港后,杜月笙的身体越来越差,哮喘病时常发作,有时候连呼吸都困难,可他心里一直记着对孟小冬的承诺 —— 要给她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1950年,杜月笙在香港的公寓里,办了一场简单却隆重的婚礼,那天,孟小冬穿着得体的旗袍,身段优美有韵味,一双高跟鞋女人味十足,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美得很高级。

杜月笙因为行动不便,坐在椅子上,从他的面容能看出有些疲惫,但是两个人也算是如愿以偿了。

婚后的日子很平静,孟小冬几乎包揽了照顾杜月笙的活儿 ,给他喂药、擦身、读报纸,偶尔还会坐在他床边,给他唱几段戏。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遗产分给了家人,总共只有10万美金,孟小冬分到了1万。

各房太太都选了杜月笙的珠宝、字画做纪念,孟小冬却只拿了一条杜月笙日常用的金钥匙链。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在香港独自生活了几年,1956 年,梅兰芳率团去日本演出,路过香港时,曾去探望过她。

那一次见面后,两人再没联系过,或许过去的恩怨情仇,都随着时间淡了。?

晚年时期,孟小冬移居台湾,在台北买了一套小公寓,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她不再登台唱戏,偶尔会教几个喜欢京剧的学生,把自己的技艺传下去。

1977 年,孟小冬在台北病逝,享年 70 岁

如今再提起孟小冬,人们总会想起她的戏,想起她的情,更会想起那个民国年间,在戏台与人生里,始终保持着一份傲气与清醒的“冬皇”。

参考信源:

文摘报——孟小冬:情系梅兰芳,后许杜月笙2014年12月20日

新民晚报——孟小冬先生2019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