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贸易战休战期竟然成了美国背后搞小动作的最佳掩护? 就在8月19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全球407类商品加征50%关税,表面上是保护本国制造业,实则剑指中国。
价值1000亿的中国商品瞬间被卷入这场风暴。 这波操作到底算不算违反中美休战协议? 让我们一起来剖析这场贸易博弈中的真实局面。
中美贸易战第二阶段休战期才刚刚开始,双方原本约定将24%的关税暂缓90天。 但特朗普政府显然没有闲着,就在当地时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对407个产品类别加征50%关税,立即生效。
这份新关税清单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包括风力涡轮机、移动起重机、铁路车辆、家具、压缩机与泵类设备等产品。 只要含有钢铁和铝成分的商品,都被纳入征税范围。
根据美国2024年的进口数据估算,这项政策影响了价值约3280亿美元的商品。 而其中中国商品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约有1000亿人民币的中国出口产品被波及。
特朗普政府这步棋下得十分巧妙。 从表面上看,这是面向全球的普遍关税,并没有单独针对中国。 因此美方可以声称没有违反中美贸易休战协议,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铝材供应国,2023年数据显示美国铝材进口依赖度高达40%。在家电、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中国出口产品中都含有大量钢铝制品,这些恰恰是美国新关税清单重点覆盖的范围。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钢铝关税上做文章。 早在今年3月份,美国就曾对未锻轧铝和铝材加征25%关税。 当时中国对美铝材出口金额下滑了22%,但整体出口仍保持1.8%的增长。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特朗普这次采取了更极端的措施。 不仅提高税率到50%,还扩大了征税范围,将含有钢铝成分的制成品也纳入清单。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学教授杰森·米勒指出,这项政策的影响可能远超预期。 除了直接对钢铝制品征税外,还会通过产业链产生传导效应,进一步放大对中国出口的打击。
中美贸易战打到这个阶段,已经明显演变成一场持久战。 虽然处在休战期,但美国似乎从未停止寻找新的打击方式。 这次借助全球关税的名义实施针对性打击,显示出贸易博弈正在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方面目前面临一个棘手难题:如果直接反击,可能被指破坏休战协议;如果默不作声,则可能让美国得寸进尺。 这种两难境地引发广泛讨论,大家都在关注中国将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关税调整恰逢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结束后不久。 当时双方达成共识将关税暂缓90天,但特朗普显然对此并不满意。 从他拖延到休战期最后一刻才签署暂缓令的行为就可见一斑。
现在回过头看,延长休战期很可能只是美国的缓兵之计。 美方利用这段时间精心策划了这波关税调整,既达到打击中国出口的目的,又在表面上维持了休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