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开始支持乌克兰全力一搏,甚至建议直接对俄罗斯本土动手!
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突然透露,愿意让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更多攻势。
他最近说:“如果不攻击侵略者,要赢得战争就很难,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非常困难。这就像体育比赛中,一支防守很棒的队伍却不允许进攻——根本没有胜算!俄乌关系也差不多。狡猾又无能的拜登不让乌克兰反击,只让他们守着,不让主动出击。”
所谓“拜登不让乌克兰反击,只允许其进行防守”,实际上是指在拜登政府时期,为了避免战争升级,限制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对俄罗斯本土目标进行攻击。
在接下来发布的一个帖子中,特朗普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在安克雷奇的“特普会”上用手指指着普京的胸口,另一张则是1959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在“厨房辩论”中对赫鲁晓夫做出类似的动作。
“特普会”结束后,特朗普曾一度对普京挺友好,还积极推动美俄乌三方总统会谈。不过不到一周的时间,特朗普似乎又变了脸,重新回到了“特普会”之前的那种状态。
特朗普周三接受采访时说,他会在“接下来两周内”知道乌克兰是否能达成和平;如果不能,他打算对俄罗斯采取“不同的策略”。
这已经不知道是特朗普给俄罗斯下的第几个“最后通牒”了:
到四月底,特朗普就已经说自己对普京的耐心快耗尽了,并表示“几周后我们就能知道,俄罗斯是不是真的想结束这场战争”。而在5月16日俄乌在土耳其举行会谈之后,特朗普就没有再提自己不耐烦的事了。
上个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和北约秘书长吕特见面时,又宣称“如果俄罗斯在50天之内不停止动武,那么就对俄罗斯征收高额关税”。之后这个时间限制缩短到10天,不久之后就是“特普会”了——虽然俄罗斯没有停火,但特朗普也没有再提有关“巨额关税”的事情。
现在又延长到两周时间,但外界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大家对此的反应也变得平淡无奇。
通过表面现象可以看出其背后隐藏的真正意图,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乌克兰“放手一搏”,将自己与尼克松作比较,还是再次向俄罗斯发出两周的“最后通牒”,都不过是为了表现出所谓的“强硬态度”,回应外界对他在上周安克雷奇峰会期间对普京过于迁就的批评。
实际上,特朗普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并没有展现出真正的强硬态度,这次“特普会”基本没收获什么实质性成果,反而是在迁就普京。
普京在峰会期间表示,俄罗斯同意乌克兰获得“安全保障”。随后,特朗普告诉全世界,这是普京作出的最新让步——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据《纽约时报》去年6月披露的资料,早在2022年3月的土耳其谈判中,俄乌双方实际上就安全保障的具体运作方式进行了讨论。乌克兰表达了希望几大国联合为其提供安全保障的意愿,只要乌克兰再次遭遇侵略,各国都可以自主判断是否出手援助。
那时俄方其实已经同意为乌克兰建立“安全保障”制度,但条件是,俄罗斯必须成为保障的一部分,而且这个保障机制的启动必须获得所有保障国的一致同意。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同意,这个机制就无法开启。
普京可能没有直接告诉特朗普这件事,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特普会”之后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俄罗斯绝对不会同意安全保障的问题在没有它参与的情况下解决,而如果没有俄方的同意,要谈这类安全保障的问题就毫无希望。
之前美国总统特使威特科夫提到的内容大致是:“我们已经争取到了来自俄罗斯的让步,美国可以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那样的保护。”——这其中的“脑补”味道可能挺重的。
其实,俄罗斯表面上答应“为乌克兰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但在实际处理上,莫斯科会提出一大堆苛刻的条件,弄得这个机制无法顺利运转。
就像今年3、4月份普京敷衍特朗普关于停火的请求一样,普京说俄罗斯不反对停火,可条件是乌克兰得从乌东四地撤军——要不然,干脆让乌克兰直接投降算了。
看看普京,这次“特普会”真是收获不少,不但摆脱了俄罗斯高额关税的压力,还让特朗普接受了“边打边谈”的方式,而不是像乌克兰和欧盟坚持的那样,先停火再进行谈判。
普京这次基本上就是给了特朗普一个空头支票,没什么实质内容,还再次为前线俄军的推进争取到了更多的拖延时间。
特朗普这次啥都没拿到,只能假装自己挺强硬,嘴上让乌克兰拼一把,但实际上,不仅远程武器根本无法打到俄罗斯本土,就连多给乌军几套“爱国者”导弹他都不愿意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