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像一床烤得发烫的棉被,死死压在老张身上。
他眯着眼睛瞅了眼温度计,红色液柱顶着36℃的刻度线直蹦跶。
"这鬼天气是要把人烤成红薯啊!"老张扯着汗湿的背心嘟囔,手机突然弹出高温橙色预警,底下那行小字格外扎眼——闰六月廿二。
这可把老张给整迷糊了。眼瞅着8月19号就要出伏,可日历上明明白白写着还在闰六月。村头的王大爷叼着旱烟袋直嘬牙花子:"闰六月出伏,寡妇要跳脚,今年这庄稼怕是又要遭罪咯!"这话说得老张心里直打鼓,他去年刚承包的五十亩水稻,这会儿叶子都卷成麻花了。
往年这时候早该凉快了,今年可倒好,闰六月像给三伏天续了会员,高温愣是没完没了。地里浇水的管子烫得能煎鸡蛋,老张蹲在田埂上发愁,隔壁老李头扛着锄头过来搭话:"老哥,你这稻子咋蔫头耷脑的?""快别提了!"老张一脚踢开干裂的土块,"浇三遍水都不顶用,这地渴得跟沙漠似的!"
气象台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什么副热带高压赖着不肯走,九月可能还要热上一波。抖音上#抗旱保卫战都刷爆了,老张闺女给他看视频,好些地方的稻田裂得跟乌龟壳一样。看着自家地里那些无精打采的秧苗,老张愁得直挠头,这要搁古代,寡妇家没劳力种地确实得急得跳脚。
说起这个老话,村里八十岁的王大爷最有发言权。老人家蹲在祠堂门口的石墩上,眯着眼睛回忆:"54年那会儿也是闰六月出伏,地里的庄稼都枯成柴火棍,饿得人啃树皮..."现在虽说不用啃树皮了,可油费涨得比血压还高,合作社的刘会计天天抱着计算器发愁:"再这么旱下去,别说赚钱了,裤衩都得赔进去!"
城里人可能觉得这事儿跟他们没关系,等菜市场的茄子涨到八块钱一斤就该明白了。超市里的大妈们已经开始嚷嚷:"上个月还三块五呢!"售货员也无奈:"大姐您多担待,地里都快能烤红薯了,菜能不贵吗?"
老张这些天到处打听抗旱的法子。农技站的小伙子推荐他试试滴灌,说是能省一半水;种子公司的人说可以补种抗旱品种,就是得多花点钱;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提醒他赶紧报案,说高温干旱能理赔。这些新鲜玩意儿老张以前都没碰过,可眼下这节骨眼,不试试新招数还真不行。
最让老张哭笑不得的是电费账单。上个月空调24小时连轴转,电表转得比他年轻时蹬自行车还快,六百多块钱的电费看得他直嘬牙花子。闺女笑话他:"爸,您现在知道为啥年轻人宁愿租房也要装空调了吧?"
天上的太阳还是那么毒,老张拧开矿泉水倒在发烫的锄头把上,滋啦一声冒出股白烟。他想起王大爷那些老话,又看看地里新装的滴灌带,忽然笑了:"老祖宗说天时不对,咱就得上科技!"这话说得在理,这年头种地,光靠老黄历是不行了,得学会跟老天爷斗智斗勇。
村里的微信群这会儿正热闹,有人晒出自家菜园子的抗旱妙招,有人抱怨空调费太贵,还有人在讨论要不要合伙买台大型喷雾器。老张发了条语音:"大伙儿都说说,还有啥好法子?我家冰箱现在比闺女还亲,一天得开二十回!"这话引得群里一阵哄笑,连带着那些抗旱的烦心事似乎也没那么沉重了。
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