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那天,村里空气都带着点“赔本”的味道。我家儿子回来的时候,衣服上还沾着油点子,嘴里嚼着糖,一进门就嚷嚷:“爸,今天大家都二百块走天下,四个人一桌,吃得比谁都带劲!”我听着就有点乐,心里却直打鼓。说句心里话,谁能想到升学宴能赔得这么彻底?这年头,办宴席像买彩票,稳赚不赔那是童年幻想。
回头想想,上一波升学宴热潮时,600块红包都算刚起步。那会儿,村里人还没被房贷和补课压弯了腰,升学宴是比谁家孩子争气、谁家面子足的“主场秀”。当时随礼,大家没觉得肉疼。可惜风水轮流转,经济像被按了加速键,谁家还敢再装阔气?今年轮到堂哥,200块成了新行情,带着一家老小就来了,红包缩水不说,桌上人头翻倍。你信不信?八个人凑两桌,一桌酒席光菜就得八百五,饮料烟酒还没加呢。红包还不够付菜钱,哪还有什么赚头?升学宴成了“赔钱局”。
有人说升学宴就是人情的投名状,谁给多谁有面子。可你真以为村里人傻?哪有那么多圣诞老人,成年人都在算计。上面刚有个亲戚发了条朋友圈,说升学宴礼金水涨船高,底下评论区直接炸了窝。有人调侃:“升学宴拼团,200元带全家,谁再封600谁是大冤种!”我看到那一句,差点没笑出声,心里其实有点苦。你别看大家嘴上乐呵,心里其实比谁都精明。村里风气就这么点点变着,谁还敢多给?谁都明白,今天你多封,明年还得还回去。
说到赔本,堂哥这次还真是“开了挂”。桌子越加越多,原本三十桌,结果亲戚朋友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来,硬是加到三十六桌,菜都快不够用了。厨房里热气腾腾,堂嫂急得直跺脚,外面亲戚们还在碰杯。账一结,红包数量和人头数这账本对不上,赔得连侄女的学费都得搭进去一半。村里人都笑,升学宴成了“面子消耗战”。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谁家钱包瘪一圈。面子和钞票,哪个更重要?反正成年人都心里有数,嘴上一个不说。
升学宴的“赔本”其实是整个中国家庭、尤其农村家庭的集体焦虑。大家都想孩子出人头地,宴席一定要体面,红包一定要拿得出手。可经济下行,谁都不敢再打肿脸充胖子。村里人都精着呢,200元成了默契,谁多给谁傻。你看这场面,像不像某些体育圈的转会市场?当年中国足球中超烧钱抢人,后来大家都收敛了,谁还敢拼命砸钱?靠面子吃饭终究撑不住,最后还是得回归现实。
说是“赔本”,其实大家都懂,这叫明亏暗赚。升学宴一场,村里人走动走动,孩子们有了动力,家里热闹一回。赔点钱,换个氛围。可你真要说“人情味”,其实已经变了味道。以前是邻里互帮互助,现在是互相攀比,攀到最后谁也不想当接盘侠。成年人在场面和现实之间反复横跳,最后都成了精打细算的账房先生。
你说升学宴到底图啥?有人说是把孩子推一把,有人说是给家长长脸。我看啊,更多时候是大家在边赔钱边维持着一层体面。升学宴赔本这事儿,其实早不是新闻。前两年隔壁村老李家摆了二十多桌,收的红包还不够付酒席,最后还得倒贴几千块。你看着热闹,心里其实都明白,热闹之后还得自己收拾残局。成年人世界就是这样,吃亏和占便宜只在一念之间。
村里有个梗,说现在升学宴随礼跟“拼多多砍价”似的,谁还敢自己往上加价?今年200元就是“官方指导价”,明年谁涨价,谁就成了笑柄。面子游戏玩着玩着,大家都看破不说破。你要说升学宴亏本就不办?那也不现实。孩子考学是大事,哪怕赔本也得撑下去。成年人都知道,面子能丢,场子不能垮。赔钱也得热热闹闹过一天。
说到这里,倒让我想起前些年体坛大佬婚礼,明星扎堆,红包“飞天”,结果最后一算账,还不如自家小饭馆来得实在。升学宴这事儿,和体育圈那些“赔本赚吆喝”的场面其实一个道理。表面风光,背后都是泪点。你在朋友圈看着热闹,谁知道背后账单有多扎心?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升学宴赔本是不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你赔我赔,大家轮着赔,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成年人嘛,谁还没点自己的小算盘。说穿了,这就是一场“人情社会的心理博弈”。你敢多给,我就等着看明年你怎么还。谁都不想当“傻大哥”,谁都希望自己是最后收官的那位。
你们村是不是也有这种升学宴“拼团”操作?红包怎么算,桌子咋拼,留个言咱们比比谁家更离谱。赔本也好,热闹也罢,生活还得继续。升学宴还会继续赔下去吗?反正下次我再去,得提前问清楚行情,别又赔到裤兜都空了。谁有新鲜段子,欢迎留言,咱们评论区继续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