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23日,希特勒在狼穴指挥部拍着桌子签发了第45号元首令,这位德国元首的眼睛里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他盯着高加索山脉的地图,仿佛已经看到德意志的坦克在巴库油田里打滚的场景。
"拿下这里,我们就能从自行车升级成摩托车!"他对身边的将军们说道,完全没注意到参谋总长哈尔德欲言又止的表情。
德军在南线的推进速度确实快得吓人。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坦克纵队在顿河草原上扬起漫天尘土,苏联红军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成片倒下。罗斯托夫很快陷落,通往高加索的大门被一脚踹开。前线的德国大兵们乐得合不拢嘴,有人甚至在日记里写道:"俄国人跑得比兔子还快,我们追得都快喘不过气了!"
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高加索这地方简直是个天然的大坑,专门等着德国人往里跳。左路部队在黑海岸边碰上了硬骨头,苏军一个营死守西罗西斯克的两座水泥厂,愣是把德军拖住了整整一年。德国工兵们气得直跳脚:"这破厂子比柏林国会大厦还难打!"
中路的情况更离谱。德国山地师的小伙子们好不容易爬上厄尔布鲁士山顶,正美滋滋地插旗拍照呢,转头就发现下山的路被苏联登山运动员给堵了。这些苏联人神出鬼没,专挑悬崖峭壁打埋伏,把德国精锐山地部队打得哭爹喊娘。有个德国军官在报告里抱怨:"我们是在打仗还是在参加登山比赛?"
右路的党卫军维京师倒是威风凛凛地冲进了迈科普油田,结果发现苏联人早就把油田炸得稀巴烂。看着那些冒着黑烟的油井,德国坦克兵们傻眼了:"这特么是来打仗还是来吃灰的?"更要命的是补给线拉得老长,从罗斯托夫到前线足足一千公里,运油的车队走到半路就没油了,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
希特勒在指挥部里急得直转圈,天天催着前线将领交成绩单。可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靠元首的咆哮能解决的了。高加索的山区十月就开始下雪,德国兵们穿着单薄的军装冻得直哆嗦,有人偷偷嘀咕:"这场景咋跟去年在莫斯科一个样?"
苏联人可没闲着。贝利亚带着内务部队在后面督战,逃兵直接枪毙。苏军士兵们想通了:横竖都是死,不如拉几个德国佬垫背。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今天放个冷枪,明天搞个夜袭,把德军折腾得够呛。有个德国连长在日记里写道:"这些俄国人比山里的野狼还难缠!"
到了十月初,前线的报告越来越难看。A集团军群司令利斯特元帅硬着头皮给元首发电报,说这仗实在打不下去了。希特勒气得把电报摔在地上,可转念一想又不得不承认:再这么耗下去,别说摩托车了,连自行车都得赔进去。10月4日,元首大本营终于下令停止进攻,高加索战役就这么虎头蛇尾地收场了。
这场仗打下来,德军损失了十多万精锐,却连一滴像样的石油都没捞着。更糟的是,为了高加索这个无底洞,希特勒把原本该增援斯大林格勒的部队都调走了。后来有人调侃说:德国人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结果发现芝麻还是发霉的。
前线的德国老兵们后来回忆,高加索的山风比苏联人的子弹还冷。有个坦克车长苦笑着说:"我们千里迢迢来抢石油,结果自己先被冻成了冰棍。"这话传到后方,将军们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毕竟当初制定这个天才计划时,可没人告诉他们高加索的冬天来得这么早。
苏联人倒是从这场战役里学精了。他们发现德国佬也不是三头六臂,只要利用好地形天时,照样能把他们磨得没脾气。这个经验后来在斯大林格勒可派上大用场了,当然那就是另一个更惨烈的故事了。
回头看看,高加索战役就像个黑色幽默。希特勒原以为能在这里找到通往胜利的钥匙,结果掏出来的却是打开地狱之门的门票。那些插在厄尔布鲁士山顶的纳粹旗,最后都成了德国人自己打的丧旗。
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