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的共同调解下,泰国代首相普坦与柬埔寨首相洪马内于吉隆坡举行会谈,就边境冲突达成停火协议,同意从2025年7月29日零时起无条件停火。
马来西亚方面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是恢复和平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洪马内也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呼应,感谢马来西亚、美国和中国的外交努力,并宣称“前线局势已缓和”。
停火协议的执行却远不如预期顺利。
在午夜钟声敲响前的最后10分钟,泰柬边境的交火异常猛烈,仿佛双方都想在停火前给对方最后一击。
当指针指向零时,枪炮声戛止,但这份宁静仅仅维持了片刻。
泰国陆军发言人温泰·素瓦里在29日紧急发声,指责柬埔寨军队在停火生效后对泰国境内多个区域实施武装攻击,泰国被迫自卫还击。
而柬埔寨方面则保持了沉默。
前线记者描述:“午夜后交火明显减少。”
但这一“减少”背后,是泰国军方监测到的多处袭击,以及他们声称的“正当自卫”。
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矛盾,显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早在7月16日,三名泰国士兵在巡逻时踩中地雷,其中一人右腿被炸断截肢。
泰国咬定这是“柬埔寨新埋设”的违禁地雷,而柬埔寨则反驳这是“历史遗留物”,并指责泰军越过了边界。
一周后,同样的悲剧重演,又一名泰国士兵触雷,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7月23日,泰国率先发难,关闭所有边境口岸,驱逐柬埔寨大使,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
柬埔寨在24小时内对等反制,两国关系走到断交边缘。
24日清晨,枪声在争议寺庙柏威夏寺附近炸响,双方互相指控对方“先开火”,冲突迅速蔓延至12个边境地区。
泰军F-16战机升空,轰炸柬埔寨奥多棉吉省的军事指挥部;柬军则以BM-21火箭炮还击,炮火落入泰国素林府平民区。
五天的激战酿成惨剧,超过38人死亡,至少15万泰国人和13万柬埔寨人逃离家园。
联合早报称流离失所的民众在30万人以上。
泰国素林府平民区遭火箭炮击中,9人当场丧生;柬埔寨萨姆劳村被炸弹覆盖,留下一片焦土。
这场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
1907年,法国殖民者粗暴划界,将柏威夏寺主权划归柬埔寨,却模糊处理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
1962年,国际法院虽将寺庙判给柬埔寨,但周边土地争议悬而未决。
2013年,法院再次裁决周边土地属柬,但泰国从未完全执行。
政治博弈更是火上浇油。
2025年6月,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突然公开与泰国前总理佩通坦的“密谈录音”,内容涉及边境妥协。
录音直接导致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军方借机上位。
军政府需要边境冲突转移国内矛盾,洪森家族则需展现强硬以巩固权威。
就目前来看,泰柬两国都有不想停火的理由。
泰军据称占领了具有战略价值的茄子山,距柏威夏寺仅3公里,柬方视其为眼中钉;而泰国的军队力量又远高于柬埔寨,泰国军方也希望扩大战果。
这场停火能持续多久?
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尽管国际社会努力调解,但泰柬两国的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和平之路依然充满变数。
消息来源: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