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执法部门捣毁一个用比特币洗钱的犯罪网络,或破获一起用以太坊诈骗的案件,那些被没收的数字货币,就成了“归全体公众所有的数字资产”。如何处理这些 “看不见摸不着却价值不菲” 的新型财富,远不是 “卖了换钱” 那么简单 —— 它考验着政府对公共资产的管理能力,更关系到法律的严肃性、财政的可持续性,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一、政府处置的“底层逻辑”:不是生意,是公共责任
政府手里的数字货币,和个人炒的币、企业持有的资产本质不同—— 它是 “罚没的犯罪所得”,承载着 “打击犯罪、维护公平” 的公共意义。因此,处置的核心不是 “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把公众利益放在最前面”,每一步都得守规矩、讲原则:
1. 合法性是 “不能碰的底线”
政府不能像普通投资者那样“随意买卖”。从扣押到变现,每一个环节都得 “于法有据”:
要有《扣押物品清单》,明确“这是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
估价得找央行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比如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备案的公司),避免“拍脑袋定价”;
变现得走合法通道(比如香港持牌交易所),不能私下找“币圈朋友” 交易 —— 毕竟,《反洗钱法》《行政处罚法》早就把 “非法处置罚没资产” 定为违法行为。
2. 透明度是 “信任的生命线”
去年,某国政府处置1000 枚罚没比特币时,做了 3 件事:
公开选择托管机构的标准(要具备“全球 Top5 冷钱包服务商” 资质);
定期在官网公布资产状态(“本月冷钱包内比特币数量未变,私钥由 3 名官员共同保管”);
拍卖全程线上直播,每一笔出价都实时显示—— 结果,这次处置不仅没引发争议,还被媒体称赞为 “透明的典范”。
对政府而言,“暗箱操作” 比 “卖亏了” 更可怕 —— 哪怕你卖了高价,只要流程不公开,民众也会怀疑 “是不是有人中饱私囊”。把处置过程 “摊在阳光下”,才是维护公信力的关键。
二、处置方式:别只盯着“变现”,要让资产 “更有意义”
直接抛售是最省事的方式,但未必是“最符合公众利益” 的选择 —— 比如大规模抛售可能引发市场下跌,还会被批评 “政府在炒币”。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探索 “多元化处置路径”,让数字资产发挥更大的公共价值:
1. 作为 “战略储备”:像存黄金一样存比特币
有些国家把比特币纳入“国家战略储备”—— 就像黄金、外汇储备一样,放在资产负债表里长期持有。比如,萨尔瓦多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后,把罚没的比特币作为 “国家储备资产”;俄罗斯央行也考虑将部分罚没数字货币纳入 “主权财富基金”,对冲传统储备资产(如美元)的风险。
2. 定向用于 “公共事业”:让民众直接受益
荷兰政府曾把处置罚没比特币的钱,专门用于升级警方的区块链追踪系统—— 用 “犯罪所得” 打击更多犯罪,让民众直观感受到 “查处案件的好处”;欧盟则将处置款投入 “区块链监管框架建设”,用 “非法资产” 完善 “合法生态”。
这种“定向使用” 的好处在于:把 “罚没的钱” 变成 “民众能摸到的福利”,让 “打击犯罪” 不再是 “抽象的政绩”,而是 “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3. 成立 “专项基金”:让资产 “永续增值”
有些国家仿效“主权财富基金”,成立数字资产专项基金—— 把罚没的数字货币交给专业机构管理(比如聘请贝莱德、桥水这样的顶尖资管公司),通过长期、稳健的投资(比如定投区块链龙头项目),让资产增值。赚来的钱则用于 “教育、医疗、社保” 等公共领域,成为 “国家永续发展的资金来源”。
三、风险防控:政府也得“防亏、防偷、防波动”
数字货币的“高风险” 特性,政府也躲不掉 —— 价格波动、网络安全、市场风险,每一个都得 “提前防”:
1. 防 “价格波动”:用专业工具平摊风险
比特币价格一天能涨10%,也能跌 20%。政府如果急着卖,可能赶上 “价格低谷”,亏了纳税人的钱。因此,得用 “专业财务模型” 决策:
分批抛售(比如每月卖10%,避免一次性砸盘影响市场);
对冲工具(比如用期货合约锁定价格,防止暴跌损失);
长期持有(如果数字货币被认定为“战略资产”,就像黄金一样 “持有增值”)。
2. 防 “网络安全”:用 “最高等级” 保护私钥
2022 年,某国执法部门的比特币钱包被黑客盗走,损失上千万美元 —— 原因是 “私钥存在了联网电脑里”。对政府来说,保管私钥得用 “铁桶阵”:
冷钱包(不联网的硬件钱包,比如Ledger、Trezor);
多重签名(需要3 个以上官员同时签字,才能动用资产);
离线存储(把私钥刻在纸上,锁在银行保险柜里,彻底隔绝网络攻击)。
结语:处置数字货币,是政府“数字化治理” 的试金石
政府处置罚没数字货币,本质上是“用数字化方式管理公共资产”—— 它需要政府懂法律(知道每一步都得合法)、懂金融(知道怎么管才能不亏)、懂技术(知道怎么防黑客),更得懂 “民心”(知道民众想要 “公开、公平、有意义”)。
说到底,司法机关处置数字货币的能力,是“治理现代化” 的体现 —— 当司法机关能把 “看不见的数字” 管好,能让 “犯罪所得” 变成 “公共福利”,民众才会相信:“政府不仅能打坏人,还能把坏人的钱用在好事上”。
这样的政府,才是有公信力的政府;这样的处置,才是“真正对公众负责” 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