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装力量实战经验不足!九三阅兵后美媒再次抹黑

在这次九三阅兵当天,我国展示了一大批尖端装备,从高超音速武器、先进无人机,到车载激光系统和远程打击导弹,充分展现出我国国防科技水平的飞跃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不过,阅兵结束后,一些外媒又开始重复老调,嘴里找理由,图个心理安慰。

最近,美国《国会山报》登了一篇文章,标题叫《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阅兵,掩盖了其不足之处》,里面对中国军队发表了看法,觉得虽然装备挺先进的,但因为缺少实战经验,战斗力还值得商榷。

文章特别提到,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军队快半个世纪没参与过大规模作战,除了南海的一些短暂冲突,实战经验真有点缺乏。而美国军队呢,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不断在阿富汗、伊拉克,还有现在的红海地区忙里偷闲,打仗的经验可丰富了。

也就是说,即使中国拥有先进的装备,可是在实战中,跟那些打过不少仗、经验丰富的美军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解放军的战斗力,可能只是“摆样子”罢了。

这“实战至上”的说法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毕竟真刀真枪的对抗,确实能考验出军队和装备的真正水平。不过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里面隐藏着不少漏洞和双标的问题。

放眼世界范围,哪个主要大国的军队天天在打大规模战役呢?除了美国靠着地理优势和全球霸主地位,经常挑起一些冲突之外,其他国家大多没这个“范儿”也没必要去搞所谓的“实战检验”。难不成,没有战争的军队就没战斗力?这明显是给美国量身定做的逻辑啊。

确实,实战对于检测武器装备的性能是非常关键的,但把它作为衡量战斗力的唯一依据,倒显得有点偏颇。现在的战争早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那样的肉搏,也不是二战时那种坦克炮火的对碰,而是高度依赖科技、体系和信息化的综合较量。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实战经验不代表没有战斗力。

以歼-10C战斗机为例,这款由咱们自主研发的四代半战机,虽然之前没上过真正的战场,但它的出口版本歼-10CE在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里表现得挺精彩,击落了不少阵风战机。它赢得胜利的关键,不是所谓的“实战经验”,而是技术水平的差距和体系化作战的实力。歼-10C配备了先进的雷达、航电设备、空空导弹,加上配套的作战体系,在面对对手时,优势明显,足以压倒对方。这充分说明了,技术优势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可是杠杠的。

再看看美国的F-22猛禽,这款号称世界最顶尖的五代机,服役到现在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真正参与到实际的空战中的机会倒是不多,唯一的“战绩”就是击落了一个气球。要是按美国人那‘实战经验最重要’的说法来看,F-22还比不上咱们的歼-10C呢,明显是说不过去的。

F-22的隐身能力非常突出,机动性能也很好,再加上信息化作战的强大实力,已经经过好多次模拟对抗和演习检验得挺扎实了。

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虽然没经历过大规模实战检验,不过通过高强度的实战演练、跨军种联合操演,再加上在南海、台海等地的日常巡航,早就积累了不少宝贵的作战经验,战斗力十分厉害。美媒只强调“没打过仗”这点,闹得沸沸扬扬,显然是视野狭隘,没有看到现代战争的复杂多样性。

而且,美国军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斗经验,也不能算是他们在大国对抗中占优势的资本。这些战争大多是跟装备相对落后、组织散乱的非国家武装作战,战斗激烈程度和复杂程度跟大国之间的直面对抗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美军在这些低烈度冲突里练出来的经验,想用到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可能爆发的冲突里,不太靠谱。毕竟,大国之间的战事,考验的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体系作战能力,包括情报、指挥、补给、电子战等等,不能只靠“实战经验”就能搞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