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副手彻底摊牌:拿地换和平,泽连斯基的最后通牒送达

特朗普副手彻底摊牌:拿地换和平,泽连斯基的最后通牒送达

这盘大棋,闻到味儿的人已经嗅出了一丝诡异的终局气息。桌子的一边是华盛顿,另一边是莫斯科,而棋盘,就是整个乌克兰。

风向是从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里吹出来的。普京前脚刚踏上阿拉斯加的土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后脚就穿着一件印有“CCCP”字样的衣服招摇过市。这可不是什么怀旧时装秀,这是在特定的场合,给特定的人看的一种心照不宣的信号。

另一头,那个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任副总统的万斯,骨子里透着一股对克里姆林宫的亲近感。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候,把苏联标志穿在身上,这可比单纯的政治表态要说明更多问题。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一种对所谓“强人政治”的遥远致敬。

所以当拉夫罗夫玩起这套“苏联爱好者”的cosplay时,万斯和特朗普圈子里的人,恐怕是会心一笑。这就像是黑话对上了暗号,大家都是自己人。

特朗普跟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会面,外人看的是热闹,是媒体上的几句通稿。但特朗普自己放话说,谈得不错,就剩下两个“大问题”没掰扯清楚。

全世界的耳朵都竖起来了,究竟是什么天大的问题,能让这两个人都觉得棘手?

答案由万斯揭晓了。他在福克斯新闻的聚光灯下,对着镜头,用一种既轻松又凝重的口气,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他说,这两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够复杂的。

简单,是因为问题本身就摆在台面上:乌克兰想要一张永久的“平安符”,保证自家院墙再也不会被邻居的大脚踹开,领土一寸都不能少。

俄罗斯呢,也干脆,就要“某些土地”。万斯嘴里的“某些”,可不是什么边角料。大部分已经是俄军的实际控制区,但还有一小部分,是他们做梦都想啃下来的硬骨头。

万斯的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一笔血淋淋的交易:俄罗斯愿意用已经占领的非乌东四州那零零碎碎的440平方公里土地,来换取乌克兰东部防线的命门——红军城和双子城,足足6600平方公里的战略要地。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是明牌。

对于泽连斯基来说,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催命符。那片区域是乌克兰在顿巴斯的最后一道壁垒,是挡在俄军钢铁洪流面前的最后一道水泥墙。一旦这道墙塌了,后面就是一马平川,俄军的坦克可以直接开到乌克兰的核心腹地。

这不仅仅是失去一片土地,更是失去了整个顿巴斯,乌克兰最重要的工业心脏就这么被活生生摘走了。一个国家失去了工业基地,就像一个人被抽走了脊梁骨,得多少年才能重新站起来?怕是再也站不起来了。

所以,乌克兰死死攥着这片土地不放,这是他们的命根子。而俄罗斯,也必须拿下完整的顿巴斯,这是普京给自己设定的最低战略目标,完不成,他在国内没法交代。

两边都顶在了墙角,谁也不肯退。这就是万斯口中那个“简单又复杂”的死结。

特朗普团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听起来像个魔鬼的剧本:他们打算连哄带骗,让泽连斯基在这份割地协议上签字。作为交换,乌克兰可以得到一些“安全保障”。

但这个保障,水分太大了。北约的大门,你是别想进了。美国大兵,一个都不会为你流血。能给你的,是让欧洲那几个国家派点兵过来,在你家门口站站岗,给你壮壮胆。

这种“保障”有多靠谱?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会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布达佩斯备忘录》。当初乌克兰销毁了所有核武器,换来的就是美、英、俄三国的安全承诺。结果呢?承诺就像一张废纸,风一吹就散了。现在又来这一套,换汤不换药,谁信谁天真。

更有意思的是万斯在采访中的神态。他谈着谈着,脸上竟然露出一丝自得,说自己已经跟普京通过好几次电话了。紧接着,他对普京的溢美之词简直滔滔不绝。

他说普京这个人,讲话比想象中要温和,通情达理,而且非常谨慎。他得出的结论是,普京是一个真正在为俄罗斯利益着想的人。然后话锋一转,说普京非常尊重特朗普,因为特朗普也是一个真正在为美国人民利益着想的人。

这番话背后的潜台词,简直露骨到让人不适:普京和特朗普是同一种人,英雄惜英雄。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泽连斯基难道就不是在为乌克兰的利益着想吗?

在万斯的逻辑里,似乎乌克兰的利益是可以被牺牲的,是可以放到天平上,用来换取美俄“两位英雄”达成共识的那个砝码。要求乌克兰放弃自己的领土,在他看来,好像是一件再“理所应当”不过的事情。

这对于基辅来说,无疑是彻骨的寒意。他们一直以为的“盟友”,正在盘算着怎么把他们卖个好价钱。

万斯这个人,他的态度并非一时兴起。早在冲突爆发之初,他就曾语出惊人,对着媒体直言:“我得跟你们说实话,我真的一点也不关心乌克兰会发生什么。”这种赤裸裸的孤立主义和实用主义,正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理念的延伸。在他们看来,遥远的东欧冲突,不过是浪费美国金钱和精力的烂摊子,早点甩掉早好。

所以,当和平的橄榄枝由这样的人递过来时,上面必然沾满了乌克兰的鲜血。

其实走到今天这一步,又能怪谁呢?当一个国家把自身的安全完全寄托于外部的承诺,甚至将其写入宪法,期待着别人来保护自己时,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里。

棋盘上的棋子,命运从来由不得自己。当棋手决定要交换棋子来结束棋局时,棋子本身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

现在,这份没有写在纸上,却已经清晰无比的“最后通牒”,就摆在泽连斯基的面前。要么,接受被肢解的命运,换来一个随时可能被撕毁的和平;要么,就继续打下去,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盘棋的终局,似乎已经写好了。只是过程,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