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骑兵乱刀砍下,红军团政委一摸:帽子没了,脑袋还在

1935年,中央红军已经走了整整一年,从江西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目标是到陕北建立根据地。这时候,红军已经不是刚出发时的几十万人,经过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一连串恶仗,人数锐减,装备也越来越差。到了陇南地区,红军主力在林彪指挥下,刚刚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准备加速北上。

可挡在路上的,不只有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有西北地方军阀马步芳的部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家军。马家军是马步芳手下的一支地方武装,以骑兵为主,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得吓人。

马步芳是青海的土皇帝,家里有钱有势,养了一支能打能冲的骑兵部队,专门在西北横行霸道。红军北上,他就奉了国民党的命令,死命阻击。别看马家军是地方部队,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尤其是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强,冲起来跟风似的,步兵见了都头疼。

1935年10月初,红军纵队主力已经突围成功,但作为后卫的第13团却没那么好运。这支部队番号虽是团,其实兵力早就缩水,经过长征的消耗和哈达铺整编,只剩几个连队,加起来也就几百人。

装备更是寒酸,步枪、手榴弹加上几挺机枪,面对马家军的骑兵,压力不是一般的大。10月6日,马家军两个骑兵团突然从后方杀出,红军第13团瞬间被逼到了绝境。

这场仗是怎么打起来的?那天,红军第13团正沿着陇南平原撤退,团长陈赓和政委邓飞带着部队,打算尽快跟上主力。侦察兵突然回报,说后方尘土飞扬,马蹄声震天,马家军骑兵追上来了。

人数对比悬殊,地形又是开阔的平原,红军步兵根本跑不过骑兵。陈赓和邓飞赶紧商量对策,发现附近有条叫大树根沟的天然壑道,又窄又深,适合撤退用。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这地形突围,同时留一部分人殿后掩护。

计划定下来,行动就得快。第二连和机枪排先冲过去,抢占沟口两侧高地,用火力压制敌人。第三连和第四连紧跟着往北边山梁撤。掩护任务落在了第一连头上,这帮战士都是老兵,打仗经验丰富。

陈赓和邓飞本来争着要留下指挥,陈赓腿上有伤,邓飞硬是拦着他,自己带队留下。邓飞这人,打过不少硬仗,之前在龙日坝还跟马家军交过手,吃过亏,这次憋着劲儿要扳回来。

仗一打响,马家军骑兵就冲了过来。红军这边靠着沟壑地形,硬是扛住了第一波冲击。邓飞根据之前的经验,让战士们在骑兵靠近时趴进沟里,避开马刀。骑兵冲到沟边,居高临下砍不到人,急得下了马步战。

红军趁机用刺刀反击,双方在沟里杀得难解难分。可没多久,坏消息传来,马家军35军两个团听到动静,正赶过来增援。邓飞知道再拖下去,第一连就得全交代在这。他果断让连长韦杰带两个排先撤,自己领着一排人继续顶着。

敌军援兵到了,攻势更猛。炮火轰过来,阵地被炸得一片狼藉。邓飞带着人退进沟里躲炮击,刚喘口气,骑兵又杀到。沟里已经堆满了伤亡的士兵,邓飞带着剩下的战士跳出去,边打边撤。他端着机枪压阵,子弹打光了也没停下。

就在这时候,一个骑兵盯上了他,挥刀就砍。邓飞躲闪不及,被砍倒在地。他一摸脑袋,帽子没了,头皮有点血,但命还在。那骑兵还想再冲过来,邓飞举起机枪一挡,硬是把刀砸断了。趁着对方愣神的工夫,他撒腿跑向沟口,第二连的火力掩护下,总算带着残部逃了出来。

这场仗打得惨,第一连损失不小,但主力部队保住了,任务也算完成了。邓飞这帽子没了脑袋还在的事儿,后来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都说他是命硬,打不死的小强。

这事儿的主角邓飞,是个地道的江西兴国人,1913年生的,年纪不大但经历不少。他早年参加革命,1934年长征开始时,已经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的政委,打过遵义城那几场硬仗。

1935年6月,他在龙日坝跟马家军交手,受了重伤,差点没挺过来。这次陇南之战,他刚调到第13团当政委,跟陈赓搭档。邓飞这人,政治觉悟高,组织能力强,特别会鼓舞士气,部队里都服他。

陈赓就更不用说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老革命,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乡,1922年就入了党。长征时,他先是红四方面军的师长,后来调到中央纵队当干部团团长,专门负责培养军事干部和保护中央机关。1935年9月,他带着第13团当后卫,腿伤还没好全,但指挥起来一点不含糊。

再说马家军,领头的马步芳是青海的军阀,家里靠经营商贸发了财,手下兵多将广。他跟国民党关系密切,蒋介石给了他不少支持,让他专门对付红军。马家军的骑兵是他的王牌,装备好,训练严,在西北的地盘上横冲直撞。打红军的时候,他们没啥革命理想,就是为了保地盘、抢资源,手段也挺狠。

这场遭遇战,对红军来说意义不小。首先,第13团拼死掩护,让主力部队顺利突围,为红军到陕北扎根打下了基础。长征最后能成功,这帮后卫部队功不可没。

其次,这仗虽然打得惨,但红军硬是靠着智慧和意志顶住了马家军的骑兵,证明了革命队伍不是好惹的。后来,这事儿传开后,也成了鼓舞士气的一个传奇,尤其是邓飞那帽子没了脑袋还在的经历,让人觉得革命者真是打不垮。

对马家军来说,这仗没拦住红军,算是白忙活了一场。马步芳后来还是继续跟共产党作对,但到解放战争时,他的部队被解放军收拾得服服帖帖,最后也没保住自己的地盘。

从长远看,这场仗是长征史上的一个小片段,但它反映了红军为什么能赢。不是靠人多,不是靠装备好,而是靠信念硬、脑子活。邓飞他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后来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