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将新建3个科技中心

武昌区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这个以金融闻名的老城区,突然开始调转船头搞起了科技创新。

在武昌区的北边、东边和南边,三个科技中心正在拔地而起,它们就像三颗棋子,把整个武昌区的产业布局盘活了。

四美塘片区变化最大。

以前这里到处是老旧厂房,现在阿里巴巴来了,整个地块一下子就活络起来。

阿里中心那栋玻璃大楼特别扎眼,周围跟着起来不少科技公司。

汇通新长江中心里面天天人进人出,都是些搞互联网的年轻人。

匠心城徐家棚那边更热闹,几十个创业团队挤在一起办公,天天琢磨着新点子。

最让人期待的是正在盖的四美塘科创园区,听说要搞成武汉的"小硅谷",光实验室就要建二十多个。

往东边走就是八一路科创中心,这里跟四美塘不太一样,学术味儿特别浓。中科武大那个项目已经开工半年多了,围墙上的施工图显示要建十几栋实验楼。小洪山科学城里头,工人们正在安装一种新型实验设备,据说是专门用来转化高校科研成果的。武昌区科技创新展示中心最近办了场人工智能展,附近的家长都带孩子去看,那些会写书法、会下棋的机器人特别受欢迎。

南边的白沙新城现在看着有点别扭。一边是新盖的住宅楼,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另一边还能看见钢材市场的大卡车进进出出。这边的科技中心推进速度明显慢半拍,不过最近有个新动向,电建重工跟武汉理工签了个合作协议,准备把老厂房改造成智能生产基地。食用油加工厂也在找专家商量转型的事,想搞食品科技产业园。

这三个地方虽然都在搞科技,但路子完全不一样。四美塘靠企业拉动,八一路靠高校支撑,白沙新城则在摸索老工业区转型的路子。现在最让人关心的是,这么多科技项目扎堆上马,配套能不能跟上。附近的居民最近都在议论,说孩子毕业可能不用再去外地找工作了,家门口就能进大厂。但也有人担心,这么多高楼盖起来,会不会又把房价推上去。

餐馆老板老李在四美塘开了十年店,他说最近来吃饭的客人变年轻了,点的都是轻食简餐。八一路上的打印店新增了3D打印业务,生意比以前好了三成。白沙新城菜市场里,卖菜的大妈都学会用手机收款了。这些细小的变化,正在一点点改变武昌区的面貌。

专业人士分析,武昌区这次转型抓住了两个关键:一是没有扔掉金融老本行,而是在旁边长出科技新枝;二是三个科技中心各有侧重,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这种做法很聪明,既保住了原来的优势,又打开了新局面。要是真能做成,说不定能给其他老城区打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