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爱低调,干大事悄悄地来。这不,美国"The War Zone"网站都坐不住了,直言我们的歼-15D电子战机"无声中超越了EA-18G"!这话可不是吹的,从滑跃版歼-15DH到弹射版歼-15DT的亮相,中国海军这张"电子战牌"打得真有水平。
你瞧,早在2016年,咱们海军就开始谋划电子战机了。拿歼-16D的成熟经验一套,最终整出了歼-15DH这个宝贝疙瘩。它可是全球独一份儿,专为滑跃航母量身定制的电子战机。当然,天下没有完美的事物,滑跃起飞重量有限,歼-15DH只能挂两个电子干扰吊舱,比正常水平少了一半。
不过别急,刚露面的歼-15DT就是为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准备的进阶版。它跟歼-15DH差别不大,主要是把之前为省重量而"缩水"的设备,全都恢复到正常标准了。这下子,起飞重量基本不受限制,电子干扰吊舱、机载天线、雷达、航电布局的性能就能决定战斗力了。
说起这块,早些年咱们确实有点弱。但印巴空战彻底改变了这个印象。今年5月7日凌晨那场空战,印度S-400其实发现了巴基斯坦的霹雳-15E,但在巴方电子战机的干扰下,竟然无法把信息传给"阵风"战机,结果"阵风"毫无防备就被打下来了。相比之下,虽然苏-30MKI整体落后,两名飞行员却成功跳伞保命了。
这种让对手"晕头转向",自己却"视若无物"的单向透明战场,正是电子战机的理想表现。巴基斯坦的电子对抗系统还是靠中航工业帮忙升级的"猎鹰"和部分强化的歼-10CE。4月底印度四架"阵风"被歼-10CE锁定,就是因为歼-10CE的电子战水平完全碾压"阵风"。那么,软硬件全拉满,还拥有歼-16D和歼-15D两款专业电子战机的中国军队,电磁战场能力有多强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美国在电子战领域虽然比欧洲强,但EA-18G确实"老态龙钟"了。这款舰载电子战机2009年就服役了(那时歼-15才刚首飞),近20年来没大规模升级。在电子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水平,你懂的。美国海军想用F-35C接替EA-18G部分功能,搞个"人人都是小型电子战机"的理想场景。
但他们没想到,咱们海军打造舰载机是真舍得花钱。歼-15T上了连歼-16都没用上的超贵态势感知套件,实打实全球最强四代半。歼-35站在歼-20肩膀上,刚量产就把雷达、航电和光电配置拉满,信息作战能力比F-35C还强(主要是美国稀土短缺,硬件升级太慢)。如今歼-15DT也整合完成,再加上不输美军E-2D的空警-600,整个体系战斗力确实达到全球顶尖水平。
据最新消息,歼-15D搭载的涡扇-10B3发动机单发推力达14.5吨,发电功率比EA-18G的F414发动机高出48%,确保电子战系统全频段干扰时还有120%电力冗余。美国国防部今年8月报告都承认,歼-15D的"电力充沛性使其干扰持续性超越EA-18G现役型号"。
技术上,歼-15D采用分布式孔径雷达与翼尖长基线干涉仪融合设计,可同时追踪12个辐射源并生成三维电磁态势图,定位精度达15米级,比EA-18G的系统精确3倍。上个月"砺锋-2025"演习中,该系统成功引导反辐射导弹摧毁了模拟"爱国者-3"雷达站。
话说回来,再厉害的装备也得会用才行。美国"The War Zone"网站就指出,咱们目前最大的短板是缺乏航母和飞行甲板运作经验。如果美国海军不能抓住这个成长间隙,把历史经验转化为真正的战斗力差距,被追上就是分分钟的事。
不过看近期表现,这块短板正在快速补齐。7月中旬,辽宁舰与山东舰在西太平洋首次实施双航母协同演习,歼-15D作为电磁压制核心,与歼-35隐身战机、攻击-11无人机形成"三位一体"作战链,干扰范围覆盖半径400公里,让模拟"敌舰"雷达探测距离缩短到80公里以下。
更厉害的是,歼-15D搭载的"苍穹"AI系统,能在0.2秒内完成雷达信号特征匹配、威胁评估及干扰策略生成,比美军系统快3倍。本月曝光的测试视频显示,该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识别美军AN/SPY-1D雷达的准确率高达92%。
这场"无声超越"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很有意思。美国急忙推进EA-18G升级,计划2028年前部署新型干扰吊舱。但雷神公司5月报告承认,新吊舱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仍低于歼-15D的国产吊舱。日本自卫队8月宣布采购12架EA-18G,还特别要求美方定制"反歼-15D"战术模块;澳大利亚则偷偷摸摸与中国接触,想引进歼-15D相关技术。
从2018年歼-16D首飞,到如今福建舰甲板上的歼-15DT,这六七年间,咱们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重型舰载电子战机全流程技术的国家。不声不响,却已经坐到了电子战的"C位",这才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