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学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研究人员常常要面对这样的挑战:调试光导波路与光纤的耦合时,哪怕0.1度的角度偏差,都可能让光信号损耗翻倍;组装光纤排时,12根纤芯的空间位置需要同时对齐,手动调节往往顾此失彼……这些困扰光学领域多年的难题,随着复坦希(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动六维调整架的出现,有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六维联动,重新定义精密调节标准
电动六维调整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空间控制体系。它以XYZ轴直动3轴为基础,分别掌管水平横向、水平纵向和垂直方向的直线位移,让光学元件能在三维空间中实现毫米到微米级的精准移动;而θxθyθz轴移轴3轴则如同“空间转向器”,θx轴控制绕X轴的俯仰角度,θy轴负责绕Y轴的左右偏转,θz轴实现绕Z轴的360度旋转,三个角度维度相互配合,可校正光学元件的任何姿态偏差。
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加入了高精度自动滑台,将机械调节与电子控制完美融合。传统手动调整架需要操作人员反复拧动旋钮,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手部疲劳产生误差;而电动六维调整架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可将调节指令转化为精确的机械动作,直线调节精度达0.01微米,角度调节精度达0.001度,相当于能在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范围内完成数十次精细调整。
在光纤与光模块的耦合测试中,这种优势尤为明显。传统手动调试需要15-20分钟才能达到理想耦合效率,而电动六维调整架通过预设程序自动运行,3分钟内即可完成六维协同调节,且重复测试的误差不超过0.1微米,让科研和生产中的精密操作不再依赖“手感”。
全场景适配,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多面手”
光学器件的多样性对调节设备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电动六维调整架凭借灵活的适配能力,成为横跨科研与生产的“万能工具”。
在高校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中,单芯光纤与激光二极管的耦合是常见任务。研究人员只需通过控制软件设定目标参数,调整架就能自动调节X、Y轴对准纤芯与发光点,配合θx、θy轴校正角度偏差,最后用Z轴微调距离,快速找到光功率最大值,为实验数据采集节省大量时间。
在光纤排的规模化生产中,调整架的“多芯同步调节”能力大放异彩。24芯光纤排的每根纤芯都需与波导阵列精准对应,传统工艺需逐芯调试,耗时且易出现偏差;电动六维调整架通过六维联动控制,可一次性校准所有纤芯的空间位姿,使多芯耦合的良率从80%提升至99%以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光导波路、集成光学芯片等复杂器件,调整架同样能应对自如。光导波路的弯曲结构对入射角度敏感,θz轴的旋转调节可精准匹配波导的偏振方向,减少反射损耗;在集成光学芯片测试中,它能同时调节芯片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多个光学端口同步耦合,为多通道光信号传输提供稳定支持。
细节藏匠心,光轴上空的“操作自由”
光学调试中,操作人员常面临一个尴尬:调整架的机械结构挡住了显微镜视野,或阻碍探针接近测试点,不得不反复拆卸设备,既影响效率又可能破坏已调好的参数。电动六维调整架的设计师精准捕捉到这一痛点,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将光轴上方的空间完全空出,为操作预留充足余地。
这一设计在半导体激光芯片封装中体现出巨大价值。封装时,既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芯片焊盘与引线的对位,又要调节芯片与光纤的光轴对准。调整架空出的上方空间,让显微镜镜头可直接对准焊接区域,探针能轻松接触芯片电极,实现“光-电”同步调试,将单次封装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在高校的纳米光子学实验室,这一设计更是不可或缺。研究人员需用近场光学探针探测光波导的模场分布,调整架空出的空间让探针可自由接近波导表面,无需拆卸调节装置,确保探测过程中光轴始终保持对准,为精确获取纳米尺度的光学特性数据提供保障。
作为深耕光学精密设备领域的企业,复坦希(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款电动六维调整架的推出,正是对光学调试痛点的精准回应。无论您是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还是生产线上的技术主管,若想提升光学耦光的精度与效率,不妨联系复坦希深入了解——拨打4-0-0-1-8-8-5-6-0-8,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让精密调节变得简单高效。